人物生平
穆修自幼苦讀,10余歲即落筆成章,出口成誦。20余歲博覽群書,對文體文風便有了見解。他不滿當時流行的“西昆體”靡麗文風,力主恢復(fù)韓愈、柳宗元散文傳統(tǒng)。一時間,其作品不脛而走,有些竟被傳入宮廷。一天宋真宗讀了他的文章,責問閣臣:“這等奇才,怎么不推薦給我?”宰相丁謂忙說:“此人出身微賤,行為不端,不可大用。”原來,穆修與丁謂有布衣之交,后丁謂居官,一味拍馬逢迎,不思民憂,為穆修所唾棄。一次兩人相逢于漢水,穆修非但未表示親近,反而揖而遠之。丁謂就此記恨,所以進讒言。
大中祥符年間,真宗東封泰山,詔舉齊魯人才。穆修得選。大中祥符元年(1008年)考中進士,被委以泰州司理參軍。按慣例,新官上任先要拜會通判??赡滦拮载摬艢膺^人,不肯違心隨俗。對一班庸俗之輩,更是不理不睬。很快得罪了包括通判在內(nèi)的一批人。后來通判捏造了幾條罪名,將他貶往池州,年余方得自由。
他過著貧寒的生活,志趣操守,一如既往。亳州知府張知白,一向欣賞其文才,請他為新落成的佛廟作《記》。一豪富為將自己名字書于《記》中,以白銀50兩相賄。穆修一言不發(fā),擲銀院中,即打點行裝返家。豪富次日攜更多銀子登門。穆修怒喝道:“我寧愿吃不上飯去乞討,也不會拿你這不干凈的銀子,來玷污我的文名的!”
數(shù)年后,他被補為潁州文學參軍。清貧一如舊日。母親去逝,他背負以葬,日誦《孝經(jīng)》、《喪記》,不用浮屠為佛事。自此,他再無牽掛,對自己的追求更加執(zhí)著。他動手鏤刻瀕于失傳的唐本韓、柳文集數(shù)百帙,千里迢迢肩挑于都會開封。一次,他在相國寺賣書,遭到幾個儒士模樣人的刁難。穆修怒目而視,說:“你們有誰能讀其中一篇不錯一句,我就把全卷贈送給他!”結(jié)果幾個“儒士”當眾出丑。穆修鬻書相國寺的消息,很快在社會上傳開。尹洙、蘇舜欽兄弟等徑向投師。穆修視為知己,諄諄教授,終使他畢生提倡的古文運動得以后繼有人,發(fā)揚光大。
穆修的文章存者不多,但頗有深度。如《亳州魏武帝帳廟記》稱贊曹操“伐謀制勝,料敵應(yīng)變”。
穆修的詩文
-
一箔珠簾掩映垂,房櫳輕染麝香枝。
佳人盼影橫哀柱,狎客分光綴艷詩。
禁鎖翠明初唱漏,官窗紅短尚圍棋。
長宵且秉歡游去,無限風光見古辭。
-
庾郎真好事,溪閣斬新開。
水石精神出,江山氣色來。
疏煙分鷺立,遠靄見帆回。
公退資清興,閑吟倚檻裁。
-
野水岸邊逢草歇,平林煙畔逐花行。
雨晴南陌塵埃洗,倍覺風光奪眼明。
-
名園雖是屬侯家,任客閑游到日斜。
富貴位高無暇出,生人空看折來花。
-
水曲林幽獨杖藜,郫筒香入亂花攜。
輕肥不得尋春意,動要笙歌逐馬蹄。
-
閑登朱亥游俠墓,卻望梁王歌吹臺。
臺上墓邊芳草綠,游人心事立徘徊。
-
君王未到玉津游,萬樹紅芳相倚愁。
金鎖不開春寂寂,落花飛出粉墻頭。
-
騎驢登縣門,屑屑復(fù)何言。
留館竺干舍,屢攜梅福樽。
兇荒岐路梗,冰雪歲時昏。
明日別君去,依然蓬跡奔。
-
天地開春暉,群陰爭閉之。
行行二月路,寒威切人肌。
淫雨恣凌虐,淹旬下無時。
頑云掃復(fù)合,直向平地垂。
蒸人共愁歎,萬物皆瘡痍。
眾木有芳華,摧沮不得施。
青苞斂絳萼,同向枝上萎。
民麥悲已病,泥中聊參差。
嘉谷失播種,雖晴諒胡為。
蠢彼田中氓,豈惟念身饑。
州縣責常賦,嗷嗷訴之誰。
幸不為盜起,多應(yīng)盡流離。
吁哉致此異,其咎安所尸。
悒悒窮巷士,屏身伏茅茨。
讀書抗前古,得失心頗窺。
天理不難究,可以人事知。
且欲上其說,懼非己所宜。
有職彼尚默,未當僭汝卑。
勉汝無妄言,言出禍汝隨。
誰識比懷抱,獨自空嗟嘻。
-
風簾窣窣燕哰哰,臥對殘芳起郁陶。
乍因游車春尚在,未扶醒枕日初高。
煩腸屢沃痟難解,病發(fā)慵簪癢更搔。
欲為風光輕賦別,正無憀賴染江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