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黨懷英
(宋代)黨懷英(1134-1211年)字世杰,號竹溪,馮翊人(今陜西大荔)。北宋太尉黨進十一代孫,金朝文學家,書法家,史學家。金朝大定十年,中進士,官至翰林學士承旨,世稱“黨承旨”。金章宗承安二年(1197),改任泰寧軍節(jié)度使,為政崇尚寬簡,深得人心。次年再次召為翰林學士承旨。泰和元年,受詔編修《遼史》,大安三年逝世,逝世后埋葬于奉符城黨家林,謚號文獻。擅長文章,工畫篆籀,稱當時第一,金朝文壇領袖,著有《竹溪集》十卷。
人物生平
黨懷英,祖籍同州馮翊(今陜西大荔),黨懷英為宋初名將黨進的十一代孫,其父黨純睦為北宋泰安軍錄事參軍,后死于任上,其母以貧不歸,因家奉符(山東泰安)。
黨懷英少年時與大詞人辛棄疾共同師事毫州劉瞻(字巖老),一時并稱“辛黨”。金人南下,山東淪陷,辛棄疾率眾起義,歸宋抗金,而黨懷英則留而事金,從此分道揚鑣。在金“應舉不得志,遂脫略世務,放浪山水間,簟瓢屢空,晏如也”。大定十年(1170)中進士,調任莒州軍事判官,后累遷汝陰縣尹、國史院編修官、應奉翰林文字、翰林侍制,兼同修國史。大定二十九年(1189),與郝俁參與《遼史》刊修。金章宗明昌元年(1190)升直學士,擔任國子祭酒。時增修曲阜宣圣廟,奉圣命撰碑文。后遷侍講學士、翰林學士等職,深受歷任君主賞識,為當時金朝文壇領袖。
金章宗承安二年(1197),欲告老,未準,改任泰寧軍節(jié)度使,他為政崇尚寬簡,深得人心。次年再次召為翰林學士承旨。泰和元年(1201)受詔編修遼史,泰和四年(1204)8月,金朝廷命其寫了“泰和重寶”,鑄于錢幣上,其字筆圓潤老到,線條流動,柔中寓剛,灑脫透逸,后人以“金泰和”而美稱之,是錢幣遺產中的珍品。衛(wèi)紹王大安三年(1211)逝世,逝世后埋葬于山東泰安奉符城(今山東省泰安市高新區(qū)西旺村)黨家林,建有黨懷英墓地,文革被破壞,現僅存石人、石馬、石羊等埋于村東,主墓已不知方位。
黨懷英的詩文
-
君從郁蔥幾時來,郁蔥山色空崔嵬。白云巳自動歸意,蟏蛸蛜蝛況可懷。
薰風濁酒非莓苔,那知空齋響蚊雷。酒酣臨風解相憶,喚取玉笛傳清哀。
-
苡珠散遺胄,我姓出馮翊??章勅A山名,未始見顏色。
三峰擢觚棱,經眼但石刻。那知玉井蓮,香落清渭北。
巔崖劃變轉,勢走關輔窄。豈無愛山人,不解傅粉墨。
多才曲江裔,公暇日招揖。歸裝貯新圖,尚帶煙霧濕。
明窗一傳玩,恍若到鄉(xiāng)國。我生隨宦游,久作東南客。
有田泰山下,繞屋皆泉石。懷恩戀官廩,老大歸未得。
況復秦川遙,便恐此生隔。崚嶒蒼煙面,只許畫中識。
詩成持送君,想像三嘆息。
-
三星排空山月明,思歸客子夜半行。單衣短褐風凄清,響踏黃葉棲禽驚。
匆匆曉轉沙岸側,枯蓼寒蘆鳴索率。山月欲隨山煙黑,前途無人腳無力,行路難,堪嘆息。
-
樂天歸臥湖山邊,閒買池塘娛莫年。小蠻巳老樊素去,心地玲瓏如白蓮。
室中誰遣散花天,故點襌衣香破襌。鴛鴦為報竊花處,題詩要戲小嬋娟。
紅妝秋水照明蠲,清之粉本清且妍。道人無心被花惱,對畫作詩真適然。
君不見元亮投名蓮社里,不妨更賦閒情篇。
-
朱橘復朱橘,傳分包貢實。煌煌中堂榜奇畫,照公堂前萱草碧。
公今致養(yǎng)豐?食,更取蠻珍奉顏色。舉觴一笑三千秋,坐看諸孫索梨栗。
-
萬生擾擾安其安,鸴鳩不羨鵬飛摶。端知扶搖上九萬,無異跳躍蓬蒿間。
是身江海一漂粟,身外紛然皆外物。一廛儻可容所寓,何用渠渠作高屋。
知君從道由心成,昔焉忘俗今忘形。物來弭角不知競,觸蠻血戰(zhàn)良虛名。
我夢敲門訪君舍,舍小不容相對話。覺來驚見壁間蝸,俯仰人間真物化。
-
紅莎綠箬春風餅。趁梅驛、來云嶺。紫桂巖空瓊竇冷。
佳人卻恨,等閒分破,縹緲雙鸞影。
一甌月露心魂醒。更送清歌助清興。痛飲休辭今夕永。
與君洗盡,滿襟煩暑,別作高寒境。
-
平明發(fā)郊墟,獨步蹌躞蹀。引領發(fā)前程,日出煙未滅。
林迥鳥始喧,麥短牛已嚙。春陽氣未壯,道左尚殘雪。
長風拂歸袂,凜欲變冬洌。指凍僵不拳,膠凝仍欲折。
而我竟何事,犯此寒正切。修途去未幾,行意先已薾。
安得兩翼生,高飛度林樾。
-
一葉下梧桐,新涼風露。喜鵲橋成渺云步。舊家機杼,巧織紫綃如霧。
新愁還織就,無重數。
天上何年,人間朝莫。回首星津又空渡。盈盈別淚,散作半空疏雨。
離魂都付與,秋將去。
-
浪水清且白,頻年照行役。褰裳涉微波,微波去無極。
悠悠溪上山,送我往復還。與君臨水別,幽恨寄山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