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錢文婉,樂清(今屬浙江)人。適賈氏(清光緒《樂清縣志》卷九)。
-
黃庵,字云夫。寧宗嘉定七年(一二一四)曾游寶方山(清光緒《湖南通志》卷二八二《宋寶方山詩刻》)。今錄詩二首。
-
傳晞儉,孝宗淳熙八年(一一八一)由知洋州任罷(《宋會要輯稿》職官七二之三一)。
-
黎民瑞,湖州(今屬浙江)人。寧宗嘉定元年(一二○八)曾游臨安玲瓏山(《兩浙金石志》卷一一)。
-
黃汝嘉,寧宗嘉定元年(一二○八)知江山縣(清同治《江山縣志》卷六)。今錄詩二首。
-
宋饒州馀干人,字純甫,號斛峰。初名誠,以犯理宗潛諱改名。理宗端平二年進(jìn)士。授觀察推官、太學(xué)正兼莊文府教授、太學(xué)博士。召試館職,歷詆貴戚大臣,直聲暴起。累遷太府少卿、工部侍郎等。度宗時兼同修國史、實(shí)錄院同修撰等,以不容于賈似道罷歸。旋擢權(quán)禮部尚書兼侍讀。有《斛峰集》。
-
釋知慎,居廬山圓通寺,嘗與蘇軾唱和。事見《蘇軾詩集》卷二三。
-
高镈,字時和,歷陽(今安徽和縣)人。仁宗嘉祐六年(一○六一)進(jìn)土(明萬歷《和州志》卷四)。神宗元豐間為河北轉(zhuǎn)運(yùn)判官(《續(xù)資治通鑒長編》卷二九○)。七年(一○八四),以承議郎知誠州(同上書卷二九九)。哲宗元祐元年(一○八六),官廣南東路轉(zhuǎn)運(yùn)副使。
-
寇寺丞(生卒事跡均不詳),宋朝文人?!痘ú荽饩帯肪硪蝗脒x其詞1首,《全宋詞》據(jù)以錄入。
-
劉浚,生平不詳。曾有詩題阮師旦東湖軒,郭祥正《青山集》卷二九亦有《阮師旦希圣徹垣開軒而東湖仙亭射的諸山如在掌上……》詩,當(dāng)為同時代人。
-
楊恬,字天隱(宋趙希弁《郡齋讀書后志》卷二),潼川(今四川三臺)人。哲宗時曾官提點(diǎn)梓州路刑獄(《永樂大典》卷七二三八引《臨邛記》)。徽宗崇寧元年(一一○二)知合州(清光緒《合州志》卷九)。有《楊天隱詩》十卷(《郡齋讀書后志》卷二),已佚。今錄詩二首。
-
宋岳州平江人,字叔行。從李燔于岳陽,謝棄科舉業(yè),從事根本之學(xué),前后數(shù)聘皆不赴。平生無疾言遽色,家庭和睦。四方慕德而來者頗眾。參政魏了翁嘉其學(xué)行,名其室曰“學(xué)齋”。
-
吉州安福人,字純甫。英宗治平間進(jìn)士。王安石以其文行過人,薦為諸王教授。性剛直寡合,人多忌之。
-
宋福州羅源人。真宗朝特奏名。時宮中寢殿側(cè)有古檜,秀茂不群,題詠者甚多,唯坰所作唐律稱旨,賜號南華翁,詩名由此大顯。有《南華集》。
-
毌丘恪,字厚卿,南部(今屬四川)人。高宗紹興間進(jìn)士(清嘉慶《四川通志》卷一二二)。寧宗慶元中為夔州路安撫使(《建炎以來朝野雜記》甲集卷一八)。
-
許元祐,生平不詳?!洞镜v臨安志》卷二九錄其《風(fēng)水洞》詩,在張先、范仲淹后,或亦為仁宗時人?,F(xiàn)暫列于此,俟考。許元祐,《淳祐臨安志》作許元裕。
-
河南人。邵雍異母弟。少于雍二十余歲。孝謹(jǐn)好學(xué),事兄如父。卒年三十三。
-
宋興化軍仙游人,字伯通。仁宗皇祐元年進(jìn)士。知建州,歲饑,境內(nèi)有競糴者,縣令以為盜,告稟于州。闡以為一日聚至數(shù)百人,殆以饑爭食者,推驗之果然,遂杖而釋之,且出粟賑貸,眾乃復(fù)業(yè)。后移知萊州。
-
齊州人,字得之。舉進(jìn)士。通判密州。守約而娶盲女,不為色動,深為蘇軾感嘆。神宗元豐間為朝請郎。后監(jiān)太平觀,老于廬山,以高壽終。
-
(?—1126)宋澤州人,字子飛。王霽弟。舉進(jìn)士。從使高麗,撰《雞林志》以進(jìn)。擢秘書省校書郎,出知簡州,遷陜西轉(zhuǎn)運(yùn)副使。欽宗靖康元年,以給事中使金軍,議割三鎮(zhèn)。金人陷太原,召拜刑部尚書,再出使,許以三鎮(zhèn)賦入之?dāng)?shù)。固言康王宜將命,及王受命,云為之副。行次磁州,民指以為奸,噪殺之。后謚忠介。有《文房纂要》。
-
孫大雅,無錫(今屬江蘇)人。近子。高宗紹興三年(一一三三)為右迪功郎(《建炎以來系年要錄》卷六八)。八年,詳定一司敕令所刪定官(《宋會要輯稿》職官六三之一三)。二十九年,通判越州(《鴻慶居士集》卷三一《送刪定侄倅越序》)三十二年提,舉江南東路常平茶鹽(《建炎以來系年要錄》卷一九六)。孝宗乾道元年(一一六五),知秀州。
-
梁泰來,字伯大,號菊平子,麗水(今屬浙江)人,居宣平龜山。度宗咸淳十年(一二七四)進(jìn)士,授寧海尉。宋亡,隱居不仕。有《菊平小稿》,已佚。事見民國《宣平縣志》卷一二《菊平子梁伯大傳》。今錄詩二首。
-
史常之,字子經(jīng),鄞縣(今浙江寧波)人。理宗寶祐四年(一二五六)進(jìn)士。事見清雍正《浙江通志》卷一二八、《甬上宋元詩略》卷一○。今錄詩二首。
-
(985—1050)宋蘇州吳縣人,字伯玉。范仲淹兄。仁宗景祐二年,恩補(bǔ)將作監(jiān)主簿,調(diào)新昌尉。在邑三年,盜不及境,除寧海軍節(jié)度推官。慶歷七年,知黃巖縣,時海潮壞城,教民為桴救之,全活數(shù)千人,又設(shè)閘御水,解除水患。遷太子中舍,致仕。
-
黃甲,大庾(今屬江西)人。寧宗嘉定三年(一二一○)領(lǐng)鄉(xiāng)薦(清同治《大庾縣志》卷一○)。知寧遠(yuǎn)縣(清嘉慶《寧遠(yuǎn)縣志》卷三)。今錄詩十二首。
-
釋宗回(?~一一四九),婺州(今浙江金華)人。住南劍州西巖。為南岳下十六世,育王無示介諶禪師法嗣。高宗紹興十九年卒。事見《夷堅志》卷五,《嘉泰普燈錄》卷一七、《五燈會元》卷一八有傳。
-
釋真凈,住杭州凈住院,稱居說真凈禪師,南岳下十一世,金山穎禪師法嗣(《五燈會元》卷一二)。
-
潤州金壇人,字子張。仁宗皇祐元年進(jìn)士。授項城令,調(diào)通州通判,所至有聲。究心六經(jīng),與蘇洵同修《太常因革禮》。
-
郭從周,仁宗時西川(今四川成都)人,卜者。事見《新編分門古今類事》卷一二。
-
解昉,生卒年均不詳,字方叔。曾任蘇州司理。存詞二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