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(1081—1135)宋處州龍泉人,字延仲,號白云?;兆谡投晟仙峒暗?。歷太學(xué)博士、知舒城縣。高宗即位,從至揚州,累遷中書舍人。屢上書言得失,多所建明。因論川陜宣撫處置使張浚專權(quán),忤旨奉祠。后復(fù)職,除戶部侍郎。以附宰相范宗尹,被劾罷。紹興初復(fù)右文殿修撰,以徽猷閣待制帥廣州終。
-
張稟,歷城(今屬山東)人。徽宗崇寧三年(一一○四),以朝散郎知渠州(《宋詩紀(jì)事補遺》卷三二引重摹馮緄碑)。
-
韋不伐(九七九~一零五二),字次德,原籍南京宋城(今河南商丘),后因其祖葬谷城,遂為襄陽(今湖北襄樊)人。久處應(yīng)天府院師席,年五十余始為房州司法參軍。后以張方平薦授乾州軍事推官。又以大理寺丞知許州司錄,退居襄陽。仁宗皇祐四年卒,年七十四。事見《樂全集》卷三九《韋府君墓志銘》。
-
彭奭,字伯勝,崇安(今福建武夷山市)人。高宗紹興七年(一一三七),中鄉(xiāng)舉。二十四年進士。事見清嘉慶《崇安縣志》卷七。
-
郭紹彭,寧宗嘉定七年(一二一四)由知安豐軍任放罷(《宋會要輯稿》職官七五之四)。
-
劉洪道,益都(今山東青州)人。欽宗靖康間為吏部員外郎。高宗建炎二年(一一二八)為京東東路安撫使。歷知青州、明州、池州、宣州、襄陽府、潭州等。紹興八年(一一三八)以事罷。事見《建炎以來系年要錄》卷一四、三一、一一九。
-
釋仁繪,住鼎州德山寺。為青原下十二世,法云秀禪師法嗣。《五燈會元》卷一六有傳。
-
胡侃,初名侔,字彥和,婺源(今屬江西)人。徽宗崇寧二年(一一○三)進士。曾為從事郎,去官,家居數(shù)十年,自號柳湖居士。晚年為目疾所苦。事見《新安志》卷七《胡伸傳》及卷八。
-
尹恕,安成(今江西安福)人。官行人(清同治《武寧縣志》卷三七)。
-
李南陽,名不詳,南陽當(dāng)系官爵。真宗朝為節(jié)度使,疑即李至。見《春明退朝錄》卷上。
-
建寧崇安人,字景山。理宗寶慶二年進士。知西安縣。召監(jiān)登聞鼓院,陛對稱旨,除資善堂直講、太常博士。累官江西轉(zhuǎn)運使、太府少卿。有《蜀漢書》、《浩堂類稿》、《讀書壁記》。
-
曹誠明,字玉真(《洞霄詩集》卷四)。今錄詩二首。
-
彭正建,孝宗乾道中以詩名(《排韻增廣事類氏族大全》卷一○)。
-
盧玨,字登父,號可庵,淳安(今屬浙江)人。宋末進士(《宋詩紀(jì)事》卷七八)。曾為教諭,入元不仕(《潛齋集》卷一《和盧可庵教諭鼓歌》《和盧可庵悲秋》)。與黃溍、方逢振有交。有《可庵集》,已佚。今錄詩二首。
-
陳曦,字元和,鄞縣(今浙江寧波)人。高宗紹興八年(一一三八)進士(《寶慶四明志》卷八)。知休寧縣,歷國子正,給事中,自知制誥知濠州。召拜翰林學(xué)士,卒于官。事見《宋元學(xué)案補遺》卷一九。今錄詩二首。
-
孔蓋,字惟軫,上元(今江蘇南京)人。光宗紹熙四年(一一九三)進士(清嘉慶《江寧府志》卷二九)。
-
陳大震,字希聲,晚年號蘧覺,番禺(今廣東廣州)人。理宗寶祐元年(一二五三)進士,授博羅簿。歷知長樂縣、廣濟縣。度宗咸淳七年(一二七一)權(quán)知雷州,轉(zhuǎn)知全州。元兵陷城,自劾罷。元世祖至元十八年(一二八一),授廣東儒學(xué)提舉,以疾力辭。卒年八十。
-
張佑,神宗熙寧七年(一○七四)為使熙河走馬承受公事(《續(xù)資治通鑒長編》卷二五一)。哲宗紹圣中官入內(nèi)內(nèi)庭承制(《摛文堂集》卷七《入內(nèi)內(nèi)庭承制張佑轉(zhuǎn)一官制》)。
-
黃春伯,號天谷。與葛長庚有交。事見《后村詩話》卷二。今錄詩二首
-
趙師龍(一一四三~一一九三),字舜臣,馀姚(今屬浙江)人。高宗紹興三十年(一一六○)取應(yīng),監(jiān)潭州南岳廟。孝宗隆興二年(一一六四)進士,監(jiān)建康糧料院。歷知武進縣,邵武軍,真州、溫洲、婺州。光宗紹熙四年卒,年五十一。有《博古摘華》三十卷,已佚。事見《攻愧集》卷一○二《知婺州趙公墓志銘》。
-
吳元,字季誠,德安(今屬江西)人。寧宗開禧元年(一二○五)與兄弟三人聯(lián)登進士,官至知制誥。事見明嘉靖《九江府志》卷一三。
-
顏幾,字幾圣,錢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哲宗元祐中蘇軾知杭州,秋試,顏為人作槍手,事敗入獄,后遇赦得免(《春渚紀(jì)聞》卷七)。
-
(1170—1249)明州鄞縣人,字南叔,號獨善。史彌遠從弟。寧宗嘉定十年進士。楊簡弟子。知溧水,入監(jiān)都進奏院,出提點江東刑獄。饒、信、南康三郡大旱,以等第賑糶,全活百余萬口。饒州兵籍溢數(shù),請?zhí)弑瑥[給大省。召為司封郎中,以兄子史嵩之入相,引嫌奉祠,里居絕口不言時事。
-
張颙,桃源(今屬湖南)人。仁宗慶歷六年(一○四六)進士(明嘉靖《常德府志》卷一六)。嘉祐六年(一○六一),為江南東路轉(zhuǎn)運使(《沈氏三先生文集·長興集》卷二一《萬春圩圖記》)。神宗熙寧三年(一○七○),以湖南路轉(zhuǎn)運使知鄂州(《續(xù)資治通鑒長編》卷二一五)。
-
[約公元一二二四年前后在世]字靜甫,居麻沙。生卒年均不詳,約宋寧宗嘉定末前后在世。能詞,與劉子寰同里,常唱酬。所作存于《花庵詞選》中者凡五首。
-
(1049—1118)宋邛州臨邛人,字希古。神宗熙寧六年進士。知長洲縣,有政聲。擢大理、鴻臚丞。累拜監(jiān)察御史,極論章惇、蔡京朋黨之奸,疏前后至數(shù)十百上。哲宗紹圣二年,貶監(jiān)滁州酒稅。歷通判溫州、提點永興軍路刑獄。蔡京用事,入元祐黨籍,流落二十年。
-
(?—1097)宋高郵人,字伯易。崔希甫孫??诔裕┯[群書,過目不忘。歐陽修得其所作《感山賦》,示韓琦,琦上之英宗,授國子直講,不就。王安石當(dāng)國,獻《熙寧稽古一法百利論》,安石延與語。召對,擢光祿丞,知陽武縣。尋薦為御史。后歷兵、禮部郎中,知潁、潤、宣、通四州。致仕卒。
-
潭州湘陰人。與兄弟友愛,不分財產(chǎn),所居為“怡怡堂”。后與兄邵弟邵圭同游太學(xué),、圭皆第進士,琥棄儒入道,歸都嶠山草庵修煉,復(fù)居峨眉,不知所終。
-
宋潁昌臨潁人,字子西。登進士第。仁宗時歷官殿中侍御史、同知諫院,擢天章閣待制、知諫院。在言職十年,凡所論諫,不自表襮,故鮮傳世。出知杭州,徙越州。加龍圖閣直學(xué)士、知廣州,有清節(jié)聲。還知河陽,徙鄧州。歷守名郡,為政簡嚴(yán),老益精明。積官尚書右丞,轉(zhuǎn)工部尚書致仕。卒年七十六,謚莊。
-
朱孟翁,東陽(今屬浙江)人。月泉吟社第二十九名,事見《月泉吟社詩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