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平江(今江蘇蘇州)人。胡元功之女。尚書黃由之室。
-
釋宗振,丹兵(今河北曲陽西北)人。南康軍云居寺首座。為南岳下十五世,圓悟克勤禪師法嗣?!都翁┢諢翡洝肪硪凰?、《五燈會元》卷一九有傳。今錄詩二首。
-
釋道舉,字季若,江西書院僧。高宗紹興十一年(一一四一),客居丹陽何氏庵,有詩名。事見《至順鎮(zhèn)江志》卷一九引《甘露舉書記文集》。今錄詩四首。
-
趙濟,開封封丘(今屬河南)人,宗道子(《安陽集》卷四九《趙君墓志銘》)。仁宗慶歷中知萬年縣(《金石萃編》卷一三三)。神宗熙寧四年(一○七一)權(quán)發(fā)遣淮南同提點刑獄(《續(xù)資治通鑒長編》卷二二一)。元豐六年(一○八三)遷陜西轉(zhuǎn)運判官、知熙州(同上書卷三三四)。
-
周之翰,瑞安(今屬浙江)人?;兆谛腿辏ㄒ灰欢唬┻M士,官大宗正丞(清嘉慶《瑞安縣志》卷七)。
-
張濡(?~一二七六),字子含,一字澤民(《東林山志》卷二二),號松窗(《洞霄詩集》卷四)。俊四世孫。恭帝德祐元年(一二七五)以浙西安撫司參議官守獨松關(guān),因襲擊元使廉希賢,次年,為元所獲,殺于臨安。事見《宋史》卷四七《瀛國公紀》、《元史》卷一二六《廉希憲傳》附《廉希賢傳》。今錄詩三首。
-
江緯,名慈,字彥文,開原鄉(xiāng)一都塘口人。元符三年(1100),如對,賜進士,授太常少卿。建炎間,以言事忤,歸居七虎堂。七虎堂,位于石門鄉(xiāng)二十三都華埠鎮(zhèn)大塢崗。宋元祐間(1086-1093)由太常少卿江緯創(chuàng)建。時江少齊、江朝宗、江少虞、程俱、李處權(quán)、趙子晝,曾負笈至此求學(xué),時人稱文中七虎。
-
建寧建安人,字道生。高抗不仕。丞相江萬里薦為郎,先致書,再遣使。本方坐門前石磯垂釣。使者至,問本之居,本答以“前村即是”。及使者去,本即持竿渡溪而去,不知所終。
-
宋福州閩清人,字彥柔。陳祥道從子。高宗建炎二年進士。紹興間累官太府寺丞,上書請罷冗食以裕國用。胡銓劾秦檜遭貶新州安置,剛中以啟為賀,忤檜,謫知安遠縣,旋卒,貧不能葬。
-
宋撫州樂安人,字周佐。度宗咸淳十年進士。授永州教授。宋亡,遁跡以終。有《雞肋集》。
-
薛師傳,鄞縣(今浙江寧波)人。理宗紹定五年(一二三二)進士。嘗官縣尉。有《雪蓑集》,已佚。事見清《甬上宋元詩略》卷九。今錄詩三首。
-
龍游人,字大防。神宗熙寧六年進士。累官知饒州府。有學(xué)行,從游者眾。為龍游士子發(fā)舉之第一人。
-
兗州人,僑居玉山,字少稷。高宗紹興末與陸游同為樞密院編修官。博學(xué)有文,賜進士出身。歷監(jiān)察御史、右正言、殿中侍御史、右諫議大夫。力主和議,金人來攻時,劾罪不肯撤兵割地之官員,牽及凡二十余人。后為言者劾罷。
-
梁文奎,東莞(今屬廣東)人。寧宗開禧元年(一二○五)進士(清雍正《廣東通志》卷三一)。今錄詩二首。
-
薛唐,鄞縣(今浙江寧波東南)人。隱居不出,以子朋龜贈朝議大夫(《絜齋集》卷一八《刑部郎中薛公墓志銘》)。有《田間集》一卷(清乾隆《鄞縣志》卷二二),已佚。今錄詩三首。
-
郭仲敬,字時懋,官太醫(yī)院使(《宋詩拾遺》卷一三)。今錄詩二首。
-
趙琥(一一○六~一一六九),字叔寶,縉云(今屬浙江)人。高宗紹興十五年(一一四五)特奏名進士,官迪功郎。事見民國三十三年《趙氏宗譜》卷三。今錄詩四首。
-
(1088—1150)溫州永嘉人,字直老?;兆谡投赀M士。欽宗靖康初,金兵攻汴京,力主李綱堅守之議,圍解,遷光祿寺丞。高宗紹興初,除湖南運判,助岳飛鎮(zhèn)壓楊幺起事。累擢敷文閣待制。素游秦檜門,岳飛死,凡為飛謀議者皆奪職,唯弼得免。卒謚忠簡。
-
宋普州安岳人,字叔明。仁宗慶歷六年進士。任晉原令,累官知梓州。神宗熙寧末,范純?nèi)蕩洃褢c,有訟純?nèi)什环ㄕ?,詔系寧州,命如晦往訊之,力辨其誣。富弼、韓縝有詩稱述其事。
-
(1038—1115)邵武人,字彥衡。神宗熙寧三年進士。任北京留守推官,遷監(jiān)察御史里行。元豐中為竇莘明冤,謫知光澤縣。哲宗元祐初復(fù)為監(jiān)察御史,遇事敢言,論罷青苗法,裁冗官,劾去蔡確、張璪、李清臣,罷詩賦取士?;兆跁r累遷給事中,反對盡循熙寧、元豐法度,出知永興軍。崇寧初入元祐黨籍奪職,政和中復(fù)龍圖閣待制致仕。有《曲禮講義》、《廣陵文集》等。
-
(?—975)媯州懷戎人,字常夫。后漢高祖乾祐中進士。授秘書郎、直史館。后周時,歷左拾遺、史館修撰等職。宋初,拜中書舍人。累遷給事中。性剛直,有吏干,所至有聲,然傷慘酷,又言多詆訐,故縉紳目之為“鐵橛”。
-
(1088—1148)紹興山陰人,字元鈞。陸佃子。以朝請大夫直秘閣。高宗紹興間,建秘閣,求天下遺書,首命紹興府錄宰家書,凡一萬三千余卷。有《春秋后傳補遺》。
-
(1078—1142)宋常州晉陵人,字己楙。徽宗崇寧二年進士。政和五年,試詞學(xué)兼茂科第一。歷泰州推官、知湖州。高宗建炎三年,除給事中,進直學(xué)士院兼侍講,首論天下大勢,請修政事、選將帥,搜補卒乘以張國勢,撫綏疲瘵以固國本。紹興中,為翰林學(xué)士,遷刑部尚書,治獄公正。官終端明殿學(xué)士、知合州。
-
曹稆孫,宋代詞人,字穎實,號許山,浙江瑞安人。
-
范正國,字子儀,吳縣(今江蘇蘇州)個。純?nèi)实谖遄?。以父蔭補承奉郎,知延津縣。靖康之亂,避兵蔡州。高宗建炎三年(一一二九),以樞密院干辦官扈從隆裕太后如洪州。紹興間為廣南東路轉(zhuǎn)運判官。官終荊湖北路轉(zhuǎn)運使。秩港,卜居臨川。以疾卒,年六十二。事見《范忠宣公集補編·宋朝請大夫荊湖南漕運使贈中奉大夫子儀公傳》。
-
朱伯虎,字才元,華亭(今上海松江縣)人。仁宗嘉祐六年(一○六一)進士。神宗熙寧六年(一○七三)為著作佐郎(《續(xù)資治通鑒長編》卷二四七)。哲宗元符二年(一○九九),遷江東轉(zhuǎn)運副使,移知隨州(同上書卷五一六)。事見清嘉慶《松江府志》卷四四。今錄詩三首。
-
釋原妙(一二三八~一二九五),號高峰,俗姓徐,吳江(今屬江蘇)人。年十五出家,投嘉禾密印寺法住為師。十六歲薙發(fā),十七歲受具,十八歲習(xí)天臺教,二十歲更衣入凈慈,立限學(xué)禪。二十二歲請益斷橋妙倫。繼扣雪巖祖欽,景定二年(一二六一)得悟。三年,由國清過雪竇,謁西江謀、希聲叟、寓旦過。及祖欽掛牌于道場,開法于天寧,皆隨侍。元世祖至元十八年(一二八一),入張公洞扁死關(guān),不越戶十五年。成宗元貞元年卒,年五十八。為南岳下二十一世,雪巖祖欽禪師法嗣。有《高峰原妙禪師語錄》二卷、《高峰原妙禪師禪要》一卷,收入《續(xù)藏經(jīng)》。
-
泉州惠安人,字季裕。歷官攝襄陽尉、倅臨涇,又曾官于順昌、澧州,及通判建昌軍,知鄂州、筠州等。學(xué)有淵源,多識軼聞舊事。有《雞肋編》、《杜集援證》、《灸膏肓法》、《筮法新儀》、《本草蒙求》等。
-
裴若訥,常州江陰(今屬江蘇)人。仁宗景祐五年(一○三八)進士。事見清道光《江陰縣志》卷八。今錄詩二首。
-
黃中輔(1110—1187)字槐卿,晚號細高居士。是抗金名將宗澤的外甥。義烏縣城東隅金山嶺頂人。祖父景圭,金吾衛(wèi)上將軍,居浦陽(今浦江)。父琳,遷居義烏。黃中輔赤誠愛國,忠奸分明,祟尚氣節(jié),不為茍合。時秦檜柄國,誣害忠良,粉飾太平,不思北進,黃中輔于京師臨安太平樓題句“快磨三尺劍,欲斬佞臣頭”,為世人所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