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(1244—1307)元間婺州義烏人,字元益,號山南隱逸。少多大志。宋咸淳間游太學(xué),丞相馬驥高其才,欲以女妻之,堅(jiān)不允,由是名益高。乃筑室南山,賣藥以自晦。入元,部使者強(qiáng)起主教鄉(xiāng)邑,官至杭州學(xué)正。有《山南先生集》。
-
(1245—1309)宋撫州崇仁人,一作臨川人,字伯仁,號隨隱。陳郁子。隨父入宮禁,充東宮講堂說書,兼兩宮撰述。后任皇城司檢法。為賈似道所忌,遂歸。入元不仕。有《隨隱漫錄》。
-
奚商衡,字元美,臨安(今屬浙江)人。孝宗乾道二年(一一六六)進(jìn)士,調(diào)昆山簿(《昆山雜詠》卷二)。淳熙三年(一一七六),為樞密院編修官,除太常博士(《宋會要輯稿》儀制一三之二七)。七年,遷敕令所刪定官(同上書刑法一之五三)。十年,除校書郎。十一年放罷(同上書職官七二之八)。事見《南宋館閣續(xù)錄》卷八。今錄詩三首。
-
宣州南陵人,字元功。神宗熙寧間進(jìn)士。調(diào)吳江尉,選桂州教授。歷任王府記室參軍等?;兆诩次?,進(jìn)寶文閣待制兼侍講,擢中書舍人,修神宗史。遷給事中、翰林學(xué)士。后入元祐黨籍,罷歸。大觀三年知太平州,召入覲,極論茶鹽法病民。加龍圖閣直學(xué)士,留守南京。因忤蔡京,終不至大用。以顯謨閣學(xué)士致仕,卒年七十九。
-
關(guān)詠(生卒年不詳)字永言,宋朝官屯田郎中,知湖州、通州。嘉祐八年(1063),以太常少卿知泉州,改光祿卿、秘書監(jiān)。事見《宋詩紀(jì)事補(bǔ)遺》卷一六。詞存《迷仙引》一首?!对娫捒傹敗肪砣豆沤裨娫挕罚骸笆洌ㄑ幽辏﹪L于平陽會中,代作《寄尹師魯》一篇”,“永言乃增其詞為曲,度以《迷仙引》,于是人爭歌之”。
-
戴東老,月泉吟社第五十二名。事見《月泉吟社詩》。今錄詩三首。
-
(942—999)泉州南安人,字禹謨。陳洪進(jìn)辟為功曹參軍,掌箋奏。太宗太平興國八年復(fù)舉進(jìn)士登第。淳化初趙普留守西京,表為通判,委以府政。累遷右諫議大夫、同知樞密院事。以與兇人趙贊素善,出知襄州,徙荊南府。真宗咸平中拜工部侍郎,卒。
-
張椿齡,字達(dá)道。道士,居三茅峰凝神庵。高宗曾數(shù)召見,孝宗亦賜詩。有《蒲衣集》,已佚。事見《周文忠公集》卷一六八《泛舟游山錄》乾道三年八月丁卯紀(jì)事。今錄詩三首。
-
郭庭芝,字云生,趙葵幕客。今錄詩四首。
-
張次賢,字子齋,仙居(今屬浙江)人。光宗紹熙四年(一一九三)進(jìn)士。寧宗嘉定四年(一二一一)知上高縣。歷通判衢州、臨安府。十二年,除監(jiān)察御史(《宋會要輯稿》選舉六之三○)。十三年,擢右正言兼侍講(同上書職官六之七三)。十四年,除左司諫(同上書選舉一六之三三)。《嘉定赤城志》卷三三、清光緒《仙居志》卷一三有傳。今錄詩三首。
-
趙瑞,仁宗時(shí)人(《胡正惠公集》附錄)。
-
郭椿年,曲江(今廣東韶關(guān))人?;兆谡投辏ㄒ灰灰欢┻M(jìn)士。高宗紹興八年(一一三八)知東陽縣(《宋詩紀(jì)事補(bǔ)遺》卷三四)。官至修職郎(清光緒《曲江縣志》卷二)。人錄詩三首。
-
釋真慈,號元庵,俗姓李,潼川(今四川三臺)人。初依成都正法出家,后南游,依道顏禪師。住婺州智者寺。為南岳下十七世,東林道顏禪師法嗣?!段鍩魰肪矶稹ⅰ堆a(bǔ)續(xù)高僧傳》卷一一有傳。今錄詩三首。
-
馬南寶,(1244~1280年),原籍河南開封府汴梁。宋南遷時(shí),其先祖曾來粵知新會事,舉家定居于新會城。后其曾祖徙居香山沙涌村。
-
趙汝鋌,字叔愚,號愚齋(《宋詩紀(jì)事補(bǔ)遺》卷九二)。太宗八世孫(《宋史》卷二二九《宗室世系表》)。今錄詩六首。
-
張伯垓,字德象,嘉興華亭(今上海松江)人。高宗紹興三十年(一一六○)進(jìn)士(《南宋館閣錄》卷九)。孝宗淳熙七年(一一八○)任干辦審計(jì)司(《宋會要輯稿》選舉二一之二)。十一年,主管官告院。光宗紹熙三年(一一九二)知徽州(明弘治《徽州府志》卷四)。寧宗慶元三年(一一九七)知紹興府。五年,以中書舍人兼實(shí)錄院同修撰。官至吏部尚書(清光緒《嘉興府志》卷四四)。今錄詩三首。
-
(?—1055)宋明州鄞縣人,字君一。以道義感化鄉(xiāng)里,為諸生子弟所師尊。王安石極重其行。學(xué)者稱鄞江先生。
-
釋曉聰(?~一○三○),韶州曲江(今屬廣東韶關(guān))人,俗姓杜。少依云門寺得度,周游荊楚,至洞山依詮禪師。真宗大中禪符三年(一○一○),嗣繼詮禪師。仁宗天圣八年卒。事見《禪林僧寶傳》卷一一。一說為青原下九世,文殊真祥師法嗣(《五燈會元》卷一五)。今錄偈、頌四首。
-
胡炎,泰和(今屬江西)人。寧宗開禧二年(一二○六)解試(《宋詩紀(jì)事小傳補(bǔ)正》卷四)。理宗寶慶初入太學(xué)(《鶴林玉露》甲編卷六)。今錄詩三首。
-
張熙,高镈婿(清道光《廣東通志》卷二○八)。
-
洪壯,晉江(今福建泉州)人?;兆谡投辏ㄒ灰灰欢┻M(jìn)士。高宗建炎間知連江縣。事見清乾隆《福建通志》卷二二、三三。今錄詩三首。
-
周文璞(約公元1216年前后在世)字晉仙,號方泉,又號野齋、山楹等,陽糓(今屬山東)人。生卒年均不詳,約宋寧宗嘉定中前后在世。祖上農(nóng)事耕桑。祖、父隨宋室南渡而流落江南。他在寧宗時(shí)曾任過溧陽縣丞,后隱居于方皋,窮困潦倒。與南宋著名詞人姜夔友好。著有《方泉集》四卷?!端膸炜偰俊窂埗肆x極稱他的灌口二郎歌、聽歐陽琴行、金銅塔歌,以為不減李賀與李白。詞存二首。
-
福州閩縣人,字仲謨。仁宗景祐五年進(jìn)士。知安丘縣。英宗治平中,召除屯田郎中,為福建轉(zhuǎn)運(yùn)判官。年五十余歸隱閩之館前鄉(xiāng),人因名其地為旌隱坊。后三召不起。
-
薛揚(yáng)祖(一一四七~一二一九),字元振,慶元(今浙江寧波)人。孝宗淳熙間辟淮東帥司書寫機(jī)宜文字。調(diào)處州司戶參軍。寧宗慶元元年(一一九五),知義烏縣(清嘉慶《義烏縣志》卷八)。嘉定二年(一二○九),權(quán)知漳州(《宋會要輯稿》刑法二之一三六)。召為大理丞,遷刑部郎中。尋以疾奉祠。十二年卒,年七十三。有《閩志編》三卷,已佚。事見《絜齋集》卷一八《刑部郎中薛公墓志銘》。今錄詩三首。
-
葉豈潛,字潛仲,金華(今屬浙江)人。嘗佐廣西轉(zhuǎn)運(yùn)司幕。事見清光緒《金華府志》卷九。今錄詩三首。
-
王暉,生平不詳?!洱堄慰h志》編次其詩于朱熹、翁卷之間,姑置于此。今錄詩三首。
-
劉有慶,字元長,號損齋,本蜀郡(今四川成都)人。初任南陵主簿,遂家焉。官至翰林待詔。入元,為平江書院山長。事見《宛陵群英集》卷三、清道光《安徽通志》卷二○八。今錄詩三首。
-
李淛 ,字宗海,宋末元初人,生卒年不詳,江西資溪高田鄉(xiāng)境內(nèi)人。南宋咸淳十年(1274年)進(jìn)士。宋亡,歸隱。元初,召宋故官出仕,李淛嚴(yán)守氣節(jié),與弋陽名士謝枋得相約,固辭不就,在故鄉(xiāng)龍馬山下結(jié)廬曰“龍馬山房”,授徒講《易》,號梅臞先生。
-
郭巖,字魯瞻,宋末醫(yī)士。事見《宋詩拾遺》卷一九、《宋詩紀(jì)事補(bǔ)遺》卷八一。今錄詩三首。
-
釋德止(一一○○~一一五五),號青谷,俗姓徐,歷陽(今安徽和縣)人,徙居吳縣。為青原下十三世,寶峰照禪師法嗣。徽宗宣和三年(一一二一)賜號真際,敕住江州圓通寺(《五燈會元》卷一四)。后居廬山疊石庵。高宗紹興二十五年卒,年五十六?!都翁┢諢翡洝肪砭庞袀鳌S小肚骞仍娂?,已佚(《輿地紀(jì)勝》卷二五)。今錄詩三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