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黃載,字伯厚,號玉泉,南豐(今屬江西)人。大受子。理宗紹定中以平閩亂功授武階。嘉熙中(《安晚堂詩集》卷一○)由浙西兵馬都監(jiān)累遷廣東兵馬鈐轄,權(quán)知封州。有《蠟社歌馀》,已佚。事見《隱居通議》卷九,清康熙《南豐縣志》卷七有傳。今錄詩十二首。
-
釋空,姑孰(今安徽當(dāng)涂)人。住臨安府崇覺寺。為南岳下十四世,黃龍悟新禪師法嗣?!段鍩魰肪硪话擞袀?。今錄詩三首。
-
釋凈曇(一○九一~一一四六),嘉興崇德(今浙江馀杭縣東北)人。住慶元府育王,晚居錢塘法慧,稱無竭凈曇禪師。為南岳下十三世,保寧圓璣禪師法嗣。高宗紹興十六年卒,年五十六?!都翁┢諢翡洝肪砥?、《五燈會元》卷一八有傳。今錄詩二首。
-
孟點(diǎn),理宗紹定元年(一二二八)知馀姚縣(清光緒《馀姚縣志》卷一八)。淳祐元年(一二四一)為江東運(yùn)判兼權(quán)太平州(《景定建康志》卷二六)。三年,改提舉廣東常平。今錄詩二首。
-
梅均,一名鼎,字叔平,南城(今屬江西)人。理宗寶慶二年(一二二六)進(jìn)士。歷新昌尉(清乾隆《新昌縣志》卷九),知南安軍,除江西提刑。事見清同治《建昌府志》卷七。今錄詩二首。
-
蘇嘉(?~一一二八),字景謨,泉州同安(今屬福建)人,徙居潤州丹徒(今江蘇鎮(zhèn)江)。頌子。神宗熙寧初入太學(xué),以對策論變法之非而罷。元豐中,以蔭補(bǔ)襄邑縣丞,改知杭州富陽縣。哲宗元符元年(一○九八),除太學(xué)博士,歷太常博士,出通判常州?;兆诔鐚幦辏ㄒ灰弧鹚模?,入黨籍。宣和三年(一一二一)致仕。高宗建炎二年避亂,卒于金壇。事見《京口耆舊傳》卷四。
-
顧士龍,字晉英,號蘋隱,生平不詳?!短炫_續(xù)集別編》卷五編置顧詩于姜夔、劉過前,姑置于此。今錄詩二首。
-
開禧朝士,與徐似道同僚。
-
釋志清,住福州天王寺。為南岳下十七世,西禪鼎需禪師法嗣?!段鍩魰肪矶鹩袀?。
-
邵允祥,萬年(今屬江西)人。度宗咸淳十年(一二七四)進(jìn)士(清道光《萬年縣志》卷八)。今錄詩二首。
-
陳景肅,字和仲,漳浦(今屬福建)人。高宗紹興二十一年(一一五一)進(jìn)士,知仙游縣。遷知南恩州。召為知制誥,以秦檜故不拜。改知臺、湖等州。二十五年檜死,復(fù)知制誥。卒,謚廉獻(xiàn)。有《石屏擷翠集》,已佚。清乾隆《福建通志》卷四六有傳。今錄詩三首。
-
名或作簿。宋常州宜興人,字泉卿,號耘軒。幼業(yè)進(jìn)士,見宋室將危,輒棄去,宋亡絕意仕進(jìn)。喜為唐詩,處約安貧,時論尚之。
-
羅原知,新喻(今江西新余)人。高宗紹興間為屯田郎中,致仕后家居。清同治《新喻縣志》卷一一有傳。今錄詩二首。
-
太原人,字圣美。未冠中進(jìn)士。神宗熙寧二年,為監(jiān)察御史里行。三年,以疏奏與面奏事反復(fù)不一,貶知上元縣,累遷提舉兩浙常平。元豐二年,入為集賢校理,參與修定《說文》。哲宗元祐七年,歷秘書少監(jiān),迎伴遼使。以御下苛刻,為軍吏刃傷,出知濟(jì)州。紹圣二年,復(fù)入進(jìn)秘書監(jiān)。三年,知明州。時人以其善交結(jié)要人子弟,稱為“衙內(nèi)鉆”。
-
張徵,一作張徽(《宋詩拾遺》卷七、《鐵網(wǎng)珊瑚》卷三),字伯常,陳留(今河南開封東南)人。仁宗景祐五年(一○三八)進(jìn)士。事見《瀛奎律髓》卷三五。今錄詩二首。
-
趙思誠(?~一一四七),密州諸城(今屬山東)人。挺之子。高宗紹興三年(一一三三),試中書舍人,尋提舉江州太平觀(《建炎以來系年要錄》卷六二、六三)。四年,起知臺州(同上書卷七九)。十七年卒(同上書卷一五六)。今錄詩二首。
-
董鴻道,字叔宏,臨川(今屬江西)人。寧宗嘉定十三年(一二二○)曾游浯溪。事見《八瓊室金石補(bǔ)正》卷九二。今錄詩二首。
-
宋處州遂昌人,字深之,一作深父。仁宗嘉祐八年進(jìn)士。少師王安石。神宗元豐中,為國子直講,曾助安石改學(xué)校法。哲宗紹圣初,拜國子司業(yè),請以安石父子所撰《字說》、《孟子義》等刊板傳學(xué)者。徽宗初,進(jìn)給事中,歷兵、工部侍郎,知廬州。崇寧元年奪職,和州居住。卒年六十七。有《易傳》、《春秋解》、《論語孟子解》。
-
(1011—1091)宋僧。于潛人,俗姓徐,字無象。博通諸典,精于止觀。曾主持杭州上下二天竺,學(xué)徒逾萬人。神宗元豐中,賜紫衣及辨才大師之號。趙抃、蘇軾、秦觀等皆與唱和。后退居龍井圣壽院。
-
黃知微,字明道,江州(今江西九江)人。神宗元豐間居廬山太平宮,時稱養(yǎng)正先生。事見明嘉靖《九江府志》卷一四。
-
吳澗所,永嘉(今浙江溫州)人(《宋詩拾遺》卷八)。今錄詩二首。
-
徐大方,寧沖道,甌寧(今福建建甌)人。仁宗嘉佑中,權(quán)知永州。神宗熙寧三年(一○七○),以國子博士通判汀州(清光緒《長汀縣志》卷二九)。十年,提舉監(jiān)修使臣(《續(xù)資治通鑒長編》卷二八四)。元豐元年(一○七八),由開封府判官降為推官(同上書卷二九三)。今錄詩二首。
-
楊安成,字道父,蜀人。孝宗淳熙十六年(一一八九),提點(diǎn)成都府路刑獄(《宋會要輯稿》職官七二之五一)。
-
(1119—1193)漳州龍溪人,字幾圣。高宗紹興十二年進(jìn)士。歷知莆田、福清縣。累遷監(jiān)察御史,遇事盡言,無所阿撓。孝宗淳熙十年任國子祭酒,請講明理學(xué),使士知廉恥。歷除禮部侍郎、吏部尚書兼侍講。以龍圖閣直學(xué)士兩知泉州,專以恤民為政,始至即蠲舶貨,商賈尤服其清。卒謚定肅。
-
宋眉州人,號頤山。理宗景定三年,以戶部郎中知撫州,吏治甚著,為民稱頌。
-
惠州歸善人,字子升。神宗元豐八年進(jìn)士。授迪功郎。好為詩,多才博學(xué),鄉(xiāng)人稱梅夫子。
-
(?—1152)狄道人,字子充。北宋末曾隨父馬政使金,結(jié)海上之盟。欽宗靖康元年入西山,結(jié)寨抗金,次年被俘。高宗建炎二年擺脫金人監(jiān)視,入五馬山寨,被推為首領(lǐng),擁信王趙榛(一說是燕人趙恭冒充)為領(lǐng)袖,以相號召,眾至數(shù)十萬。曾至揚(yáng)州請?jiān)?,不得要領(lǐng),北還,屯兵大名。五馬山寨被金兵攻陷后,至揚(yáng)州,被解除兵權(quán)。后任樞密院副都承旨。高宗紹興九年,任荊湖南路馬步軍副總管,解職后閑居。
-
釋可勛,俗姓朱,建州(今福建建甌)人。為青原下九世,清涼益禪師法嗣。住宣州興福院。太宗太平興國四年(九七九)嘗召對(清嘉慶《寧國府志》卷三一)?!段鍩魰肪硪弧鹩袀鳌?
-
(914或915—986)宋幽州安次人,字日用。后晉天福中進(jìn)士。仕后周為右拾遺、直史館、知制誥。時從弟扈載為翰林學(xué)士,兄弟并掌內(nèi)外制,號二扈。入宋,由中書舍人遷翰林學(xué)士。太祖乾德六年復(fù)知制誥,充史館修撰。開寶中與李穆等同修《五代史》,詳定《古今本草》。太宗即位,拜中書舍人,復(fù)翰林學(xué)士,與李昉同修《太祖實(shí)錄》,同編《文苑英華》。雍熙三年,以工部尚書致仕。性沉厚,不言人是非。自張昭、竇儀卒,典章儀注,多蒙所刊定。有《鰲山集》。
-
釋先,號退庵,歷住福州大乘寺、常州華藏寺。為南岳下十六世,育王無示介諶禪師法嗣。有《華藏退庵先和尚語》一卷,收入《續(xù)古尊宿語錄》卷五。事見《續(xù)藏經(jīng)》總目錄及《語錄》。今錄詩三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