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葉棣(一作隸),字彥成,浦城(今屬福建)人。神宗熙寧六年(一○七三)進(jìn)士(清道光《福建通志》卷三三)。元豐三年(一○八○)坐冒考成遷官,罷太學(xué)博士(《續(xù)資治通鑒長編》卷三○五)。哲宗元符初召試,除秘書省正字,遷校書郎。徽宗崇寧初知明州(《寶慶四明志》卷一)。四年(一一○五)知福州(《淳熙三山志》卷二二)。大觀元年(一一○七)知潤州(同上書)。四年知湖州(《嘉泰吳興志》卷一四)。清光緒《浦城縣志》卷二一有傳。
-
葉簡,剡(今浙江嵊縣)人。由吳越入宋,以卜筮著稱(《能改齋漫錄》卷一八)。吳越王錢镠曾辟居幕中(《十國春秋》卷八八)。今錄占語三首。
-
趙揚(yáng),西安(今浙江衢縣)人,抃弟。仁宗嘉祐二年(一○五七)進(jìn)士(清雍正《浙江通志》卷一二三)?;实v間趙抃為江原令,揚(yáng)與俱。
-
徐蕆(?~一一七○)字子禮,吳縣(今江蘇蘇州)人。由進(jìn)士知饒州。孝宗乾道初知江陰軍。三年(一一六七)改浙東提舉常平。五年,知秀州(《寶慶會稽續(xù)志》卷二)六年卒(《省齋文稿》卷五《徐子禮宗丞挽詞》)。與周必大、曾幾、陸游、范成大等有交。事見民國《吳縣志》卷六五。今錄詩二首。
-
宋江是中國古典小說《水滸傳》中的主要人物之一。梁山一百單八將之首,人稱“孝義黑三郎”、“及時雨”、“呼保義”。原本是鄆城縣押司,后加入梁山,在托塔天王晁蓋陣亡后成為梁山的首領(lǐng),極力主張接受朝廷的招安,并在被招安后率領(lǐng)梁山兄弟們先后攻打遼國以及田虎、王慶和方臘率領(lǐng)的起義軍,回朝后不久被奸臣高俅等人用毒酒害死。宋江在歷史上確有其人,歷史上他是北宋宣和年間農(nóng)民起義軍的首領(lǐng),后來投降宋朝。
-
趙旸,字乂若。蕃祖父。其先本杭人,徙鄭州及汴。哲宗紹圣元年(一○九四)進(jìn)士。欽宗靖康初為左正言(《瀛奎律髓》卷二○)。高宗建炎初,以秘書少監(jiān)出提點坑冶,寓信州玉山。累官朝散大夫直龍圖閣。事見《漫塘集》卷三二、《宋史》卷四四五《趙蕃傳》。今錄詩二首。
-
[約公元一二一八年前后在世]字?jǐn)幺牛S城人。生卒年均不詳,約宋寧宗嘉定十一年前后在世。厲志于學(xué),尤喜左氏春秋。丞相周必大見其文,嘉賞之。開禧元年,(公元一二o五年)舉進(jìn)士,調(diào)永新尉。累遷金部郎官。入見,所言皆讜直,識者韙之。歷直寶謨閣,湖南轉(zhuǎn)運(yùn)判官,兼安撫司。值峒獠倡亂,帥憲招捕,逾年未平;應(yīng)鈴未一月平之,擢大理少卿。應(yīng)鈴當(dāng)官而行,無敢撓以非義。居家時,人有不善,相戒無使范公聞之。其為人敬憚如此。卒,謚清敏。應(yīng)鈴著有西堂雜著十卷,對越集四十九卷,均《宋史本傳》并傳于世。
-
徐衡,字季平,樂平(今屬江西)人?;兆诔鐚幬迥辏ㄒ灰弧鹆┪渑e,廷試第一,授右班殿直,知晉寧軍吳保寨。累擢江東提刑,轉(zhuǎn)提點廣東刑獄,改提舉京畿保甲。高宗即位,除康州防禦使。事見清同治《樂平縣志》卷七、八。今錄詩二首。
-
黃順之,字佑甫,邵武(今屬福建)人。寧宗開禧元年(一二○五)進(jìn)士。事見明嘉靖《邵武府志》卷八。今錄詩十一首。
-
周振,寧宗慶元二年(一一九六)為武學(xué)生(《宋會要輯稿》選舉一八之一二),嘗知海陵縣(清道光《泰州志》卷一三)。
-
陳知默,字子思,蜀郡閬州(今四川閬中)人。師古子。恥于門蔭得官,舉進(jìn)士不第,英宗治平元年(一○六四)隱居靈泉山。居靈泉二年疾,又一年終,卒年三十七。
-
紹興卜者,與朱賞同時。事見朱賞詩及本事。今錄詩二首。
-
徐崧(?~一二七六),江山(今屬浙江)人。應(yīng)鑣次子。度宗咸淳三年(一二六七)進(jìn)士。恭宗德祐二年,帝被脅北行,應(yīng)鑣不欲從,父子四人俱自盡殉難。事見《宋史》卷四五一《徐應(yīng)鑣傳》、清同治《江山縣志》卷七。
-
晏乂,字明粲,宗室趙崇澭客,后崇澭系獄,乂自請詣獄,俱瘐死。事見《谷音》卷下。今錄詩二首。
-
林放(一○五五~一一○九),字達(dá)本,仙居(今屬浙江)人。哲宗元祐中將赴試禮部,以親死不果,隱居?xùn)|山。徽宗大觀三年卒,年五十五。著有詩千首,文集二十卷,已佚。事見清光緒《臺州府志》卷一二一,《嘉定赤城志》卷三四有傳。今錄詩二首。
-
許介軒,與林洪有交(《詩淵》冊一頁七二八)。今錄詩二首。
-
李申子,字思齊,臨邛(今四川邛崍)人。理宗淳祐十一年(一二五一)曾游北巖。事見《金石苑》。
-
趙彥中,字大本,魏王廷美七世孫(《宋史·宗室世系表》二四)。孝宗乾道五年(一一六九)進(jìn)士。淳熙五年(一一七八)除秘書省正字。累遷著作佐郎,權(quán)直學(xué)士院。十年,為起居舍人兼國史院編修官。十一年,除中書舍人,事見《南宋館閣續(xù)錄》卷八、九。今錄詩二首。
-
(1103—1174)河南濟(jì)源人,字彥將,號濟(jì)溪。以恩補(bǔ)官。歷知靖安、錢塘等縣,累遷通判明州,奉祠。自聞伊洛之說,日手抄治心養(yǎng)性之學(xué)。有《濟(jì)溪老人遺稿》。
-
興化軍人,字賓中,號梅峰。早年見知于趙蕃。岳珂主淮南餉,秀實以布衣登其門。以游賈似道之門最久,用似道錢無數(shù),而詆似道不值一錢,人稱阮怪。度宗咸淳初攝蕪湖茶局。卒年八十余。
-
丁氏,號清風(fēng)居士,蜀人。善詩文?;兆谛椭须S夫至京,王黼薦名禁中,有旨召見,不赴。事見《梧溪集》卷二《丁清風(fēng)序》。
-
過孟玉,無錫(今屬江蘇)人。徐王棣選為郡馬,配逍遙縣主。建炎三年(一一二九)扈從高宗南渡。事見《宋詩紀(jì)事補(bǔ)遺》卷四○。
-
(991—1068)宋真州人,字昌齡。仁宗天圣二年進(jìn)士。以文學(xué)見稱。知仁和縣,政尚仁恕,而窮治兇惡不貸者。遷國子監(jiān)直講,預(yù)?!妒酚洝贰⑶昂蟆稘h書》及《南史》、《北史》,修《集韻》。累遷開封府推官,坐事謫去。召還,同判尚書刑部。遷提點淮南刑獄,考課為當(dāng)時第一。知舒州,發(fā)常平廣惠倉以活陳、潁、許、蔡難民。官至司封郎中,以老致仕。
-
宋末元初錢塘人,字道坦。工詩。早歲入洞霄宮,學(xué)文于高士鄧牧,為牧稱許。
-
李熙載,字伯先,德慶(今屬廣東)人。神宗元豐八年(一○八五)進(jìn)士。哲宗元符間為廣南西路計度轉(zhuǎn)運(yùn)使。有《李熙載詩詞集》(清道光《廣東通志》卷一九五),已佚。清光緒《德慶州志》卷一一有傳。
-
宗室,字景安。孝宗隆興元年進(jìn)士。光宗紹熙間宰烏程,歷通判徽、臺二州。寧宗開禧間知徽州。有《云麓漫抄》。
-
陳合字維善,號中山。福建長樂東隅人,貫岱邊。淳佑四年 (1244) 甲辰進(jìn)士。淳佑中,拜翰林學(xué)士、國子祭酒、工部尚書、同僉樞密院事,一時敕諭、制冊皆出其手,儕輩咸服其能。后坐廖瑩中事免官歸里。官終宣奉大夫、資政殿學(xué)士。合為六平山開山初祖,嘗啟溪山泉石之勝,營造天地四方宇。與太博陳俞、所翁陳容相投契,常優(yōu)游陶情于六平山水間,并寓居于邑東隅(今東關(guān)街儒英巷)。卒謚文惠,葬于光俗里唐官山(今屬營前鎮(zhèn)長限村)。其手書"第一小有洞天",筆力流暢,字跡至今猶存。為縣級保護(hù)文物。
-
錢宏,字文子,號白石,樂清(今屬浙江)人。光宗紹熙三年(一一九二)兩優(yōu)釋褐。官至宗正少卿。事見《東甌詩存》卷四。今錄詩二首。
-
宋江北平水人。理宗淳祐間增修《壬子新刊禮部韻略》,將宋以前依《切韻》所分二百零六部合并“同用”各韻,為一百零七部,后世亦稱“平水韻”。其書不傳,所分韻目見元熊忠《古今韻會舉要》。
-
宋慶元鄞縣人,字子式。寧宗嘉定元年進(jìn)士。歷秘書監(jiān)、中書舍人。理宗紹定三年,權(quán)工部尚書兼同修國史。初在經(jīng)筵,于有關(guān)朝政之事知無不言。李全據(jù)淮安,反狀益急,楷上書極論,忤旨去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