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(666—714)唐僧。永嘉人,字明道。俗姓戴。住溫州龍興寺。嘗謁六祖慧能,問答相契,便欲辭去,慧能留住一宿,謂之一宿覺。卒謚真覺大師。有《永嘉集》。
-
竇威(?-618年),字文蔚,扶風平陵人,唐朝宰相、外戚,隋朝太傅竇熾之子,太穆皇后堂叔。竇威出身于河南竇氏三祖房,雅好文史,早年曾出仕隋朝,歷任秘書郎、蜀王府記室、內(nèi)史舍人、考功郎中,后坐事免職。唐高祖太原起兵,竇威補任大丞相府司錄參軍,參與制定朝廷典制。武德元年(618年),唐朝建立,竇威擔任內(nèi)史令。病逝后,追贈同州刺史、延安郡公,謚號靖。
-
張格(?~九二七),字承之,一字義師,宿州符離(今屬安徽)人,郡望河間(今屬河北)。天復三年(九○三),其父張浚為楊麟所殺,格逃入蜀依王建,為翰林學士。武成元年(九○八),拜中書侍郎、同平章事,累加右仆射、太傅。后主王衍即位,貶為茂州刺史,再貶維州司戶。乾德六年(九二四),復入相。前蜀亡,入洛,授太子賓客、三司副使。天成二年卒。《舊五代史》卷七一、《十國春秋》卷四一有傳。另參《資治通監(jiān)》卷二六六。張格詞殘句,據(jù)董本《宋朝事實類苑》錄入。
-
(774—829)滑州靈昌人,字子望。盧杞子。少以清行聞于時。進士及第,授崇文館校書郎。杞死,德宗念之不已,特恩拜元輔左拾遺,歷杭、常、絳三州刺史??颊n最高,詔授吏部郎中,累進兵部侍郎,出為華州刺史,卒。元輔端靜介正,人不以杞之惡為累。
-
司馬逸客,則天朝,嘗從相王北征。李乂有詩送之,稱為員外。
-
肅宗、代宗時人,曾應進士試與吏部試。事跡據(jù)《文苑英華》卷一八四省試州府試詩、卷五三六判?!度圃姟反嬖?首。
-
生卒年不詳。字圣用,代宗時任池州刺史。按永泰二年(766)江西觀察使李勉奏置池州,見《元和郡縣圖志》卷二八,崔刺池州當在代宗時。
-
崔耿,男,出生于郡望清河東武城(今山東武城西北)。自六世祖起遷居洛陽(今屬河南)。文宗大和二年(828)任殿中侍御史。大和末任建州刺史。武宗會昌元年(841)任衢州刺史。宣宗大中三年(849)前為曹州刺史,六年任安南都護。卒年不詳。事跡散見《唐會要》卷五四、《千唐志齋藏志》等。《全唐詩》存詩1首。
-
姓名:常雅,朝代:唐末五代,詩人籍貫:福建
-
生卒年、籍貫皆不詳。隋尚書右丞潘子義孫。曾任吏部員外郎、屯田郎中。唐太宗貞觀十四年(640),在杭州刺史任。事跡散見許敬宗《賀杭州等龍見并慶云朱草表》、《元和姓纂》卷四、《郎官石柱題名考》卷四。求仁善文能詩,《舊唐書·經(jīng)籍志下》、《新唐書·藝文志四》均著錄《潘求仁集》3卷,已佚?!度圃姟反嬖?首。
-
楊郇伯,生卒年里貫均不詳,竇常有《途中立春寄楊郇伯》詩,知其為德宗時人。《全唐詩》存詩一首。
-
生平不詳。僧人?!度圃娨荨肥赵?句,錄自日本大江維時編《千載佳句》卷上。
-
號陳七子。排行七。德宗貞元間至褒城,年約50余,多變化之術號陳七子。排行七。德宗貞元間至褒城,年約50余,多變化之術。因狂醉市中而入獄,不食而死。棄之郊外,旋還家,復至市中。柳仲郢、周墀、高駢等皆禮重之。僖宗中和五年(885)至長安,曾寄詩與宦官田令孜。后卒于家。其后復有人云在長安見之。事跡見《太平廣記》卷五二引《仙傳拾遺》?!度圃姟反鏀嗑?。
-
登進士第,累官至禮部郎中。太和九年,鄭注出鎮(zhèn)鳳翔,李訓選名家子以為賓佐,授可復檢校兵部郎中、兼御史中丞,充鳳翔節(jié)度副使。其年十一月,李訓敗,鄭注誅,可復為鳳翔監(jiān)軍使所害。
-
生平不詳。德宗貞元時人。見《唐詩紀事》卷五〇。《全唐詩》存詩1首。
-
一作冷然。憲宗、穆宗間僧人。與費冠卿同時,有過往。曾至池州九華山化成寺。事跡據(jù)《全唐詩》卷四九五費冠卿詩考知?!短圃娂o事》卷七三作唐末僧,不確?!度圃姟反嬖?首。
-
裴士淹,開元末,嘗為郎官。
-
唐末福州人,字伯鎮(zhèn)。工詩,與陳黯等齊名。不第而終。張為《詩人主客圖》列其為清奇雅正主下之及門者。
-
郭周藩,河東人,唐朝登元和六年第。詩一首。
-
(?—874)翰林學士王徽之侄女。寓居常州義興縣湖洑渚桂巖山。好清靜無為之道,工詞翰,善琴。及長,誓志不嫁。常持誦道經(jīng)。僖宗乾符元年(874),留詩一首而卒,時傳為仙去。事跡見《太平廣記》卷七〇引《墉城集仙錄》。《全唐詩》存詩1首。
-
鐘輻,五代后周時金陵(今南京)人。有才學,氣豪體傲。樊若水女,才質(zhì)雙盛,愛輻之才,結為夫妻。后周時至洛陽應詔試,中甲科第二,得意不還。一夕,夢其妻詩,怨頗深,輻懷愧答一詩曰:“還吳東下過蒲城,樓上清風酒半醒。想得到家春欲暮,海棠千樹欲凋零?!焙髿w家,則妻已亡數(shù)月,遂不仕,隱居鐘山著書守道,壽八十余。鐘輻妻留有《怨詩》一首:“楚水平練如,雙雙白鳥飛。金陵幾多地,一去不言歸。”《全五代詩》收錄之。
-
生卒年、籍貫皆不詳。乃武則天表侄,曾任蘇州嘉興令。為人貪狠無厭,為御史康訔所推奏,判死,后赦免。事跡散見《朝野僉載》卷二、《太平廣記》卷三二九?!度圃姟反嬖?首。
-
侯道華,唐代芮城人,蒲人,文學家。大中時仙去。好讀子書與經(jīng)史,手不釋卷。曾在道院中靜養(yǎng)。相傳一天,從市中喝醉歸來,用力砍院前的松枝,說:"不要妨礙我飛到高處去。"七天后,松樹上有云鶴出現(xiàn),并傳出笙歌,侯道華飛坐在松頂,揮手成仙而去。
-
劉崇魯,字郊文,唐滑州胙人。第進士,擢士補闕、翰林學士,唐僖宗避難山南,為嗣襄王煴史館修撰,得不誅。
-
詩僧。生平、世次無考?!度圃姟反嬖?首,出《唐僧弘秀集》卷一〇。
-
生平無考?!度圃娨荨肥赵?句,錄自日本大江維時編《千載佳句》卷下。
-
唐僧。泉州莆田人,俗姓沈。憲宗元和前后在世。七歲出家。后嗣馬祖道一。歸住泉州龜洋山,世稱龜洋和尚。卒年八十,謚真寂大師。
-
無作,[五代·梁]僧,字不用,自號逍遙子,姓司馬氏,姑蘇(今江蘇蘇州)人。善草隸,筆法遒勁,人多摹寫。錢武肅王召居明州,辭歸。開平(九o七至九一o)中卒年五十六。米芾云:“唐末人學歐書尤多,四明僧無作學真字八九分,行字肥弱,用筆寬。又有七八家不逮此僧。
-
殷文圭,字表儒,小字桂郎,池州青陽人。生卒年均不詳,約唐昭宗天佑初年前后在世(904年)。初居九華,刻苦于學,所用墨硯,底為之穿。唐末,詞場請托公行,僅文圭與游恭獨步場屋。乾寧五年,(公元八九八年)及第,為裴樞宣諭判官記室參軍。朱全忠、錢鉸交辟均不就。田頵置田宅迎其母,以甥事之,待文圭以上客禮,故頗為盡力。頵敗,事楊行密,終左千牛衛(wèi)將軍。文圭作詩甚多,有登龍集、冥搜集、筆耕詞、水縷錄、從軍藁等集,《新唐書志》僅錄詩集一卷。此從《唐才子傳》傳于世。
-
字里不詳。僖宗中和四年(884)至光啟三年(887)任歙州刺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