恆

基本解釋
基本字義
恆
⒈ ?同“恒”。
異體字
- 亙
- 恒
English
constant, regular, persistent
康熙字典
恆【卯集上】【心部】 康熙筆畫:10畫,部外筆畫:6畫
〔古文〕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(huì)》
胡登切,音峘?!墩f文》常也。
又卦名。《易·恆卦》恆,久也。
又《禮·月令》文繡有恆?!妒琛窅a,故也。必因循故法也。
又《周禮·夏官·司弓矢》恆矢痺矢,用諸散射?!对]》恆矢。安居之矢也。痺矢象焉。
又山名?!稜栄拧め屔健窅a山爲(wèi)北嶽?!妒酚洝は谋炯o(jì)註》恆山在定州恆陽縣?!讹L(fēng)俗通》北方恆山。恆者。常也。萬物伏藏于北方,有常也。
又州名,漢恆山郡,周武帝置恆州,因山名。
又姓。楚大夫恆惠公。
又去聲?!掇D(zhuǎn)注古音》古鄧切,音亙?!对姟ば⊙拧啡缭轮異a?!对]》恆,古鄧反。弦也。月上弦而就盈。亦作絚。
又徧也?!对姟ご笱拧窅a之秬秠?!对]》恆,古鄧反。徧種之也?!虬创俗煮w製不一,《說文》《集韻》《六書統(tǒng)》《說文》長箋》《精蕰正譌》等書從月從舟,辨駁更改,或省或幷,恐屬臆斷。因去古已遠(yuǎn),大篆,小篆已多不合,而況隷楷乎。凡講字形處,槩不贅引。
說文解字
說文解字
恆【卷十三】【二部】
常也。從心從舟,在二之閒上下。心以舟施,恆也。,古文恆從月。《詩》曰:“如月之恒?!焙乔小甲ⅰ阶?img src="/uploads/szi/226e2.png" alt="?" class="wh16" />。
說文解字注
(恆)常也。常當(dāng)作長。古長久字衹作長。淺人稍稍分別。乃或借下帬之常爲(wèi)之。故至集韻乃有一曰久也之訓(xùn)。而篇、韻皆無之。此俗字之不可不正者也。時(shí)之長與尺寸之長、非有二義。從心舟在二之閒上下。上下猶往復(fù)也。心?舟施。恆也。謂往復(fù)遙遠(yuǎn)、而心以舟運(yùn)旋。歷久不變。恆之意也。宙下曰。舟車所極復(fù)也。此說會(huì)意之恉。胡登切。六部。俗本心上增一字。非。
()古文恆。從月。此篆轉(zhuǎn)寫譌舛。旣云從月。則左當(dāng)作?。不當(dāng)作夕也。若汗
則左作舟、而右亦同此。不可曉。又按門部之古文閒作?。葢古文月字略似外字。古文恆直是二中月耳。詩曰。如月之恆。小雅天保文。此說從月之意。非謂毛詩作?也。傳曰。恆、弦也。按詩之恆本亦作?。謂張弦也。月上弦而就盈。於是有恆久之義。故古文從月。
※ 恆的意思、基本解釋,恆是什么意思由查校網(wǎng)漢語字典在線查字為您提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