槲

基本解釋
基本字義
槲
⒈ ?〔槲寄生〕常綠小灌木,莖柔軟,有節(jié),雌雄異株,寄生在槲、楊、柳、榆等樹枝上,莖葉入中藥。
⒉ ?落葉喬木或灌木,木材堅(jiān)硬。葉可喂柞蠶,樹皮可做染料,果實(shí)可入藥。
異體字
造字法
形聲:從木、斛聲
English
type of oak
詳細(xì)解釋
基本詞義
◎ 槲
〈名〉
即柞櫟 [daimyo oak]。一種櫟屬落葉喬木,葉大,互生,闊倒卵形,粗緣,雌雄同株,花單性,雄花柔荑花序,雌花穗較短,堅(jiān)果卵球形,殼斗杯狀,材質(zhì)堅(jiān)硬,樹皮及葉可作藥用,分布于中國、朝鮮和日本
康熙字典
槲【辰集中】【木部】 康熙筆畫:15畫,部外筆畫:11畫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胡谷切,音斛。槲
,木名?!稜栄拧め屇臼琛方娱f以作柱?!侗静輬D經(jīng)》槲木,高丈餘,與櫟相類,亦有斗。《唐·許渾·峽山寺詩》古木高生槲。則槲爲(wèi)大木也。詳
字註。
又《玉篇》胡木切。義同。
※ 槲的意思、基本解釋,槲是什么意思由查校網(wǎng)漢語字典在線查字為您提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