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的筆順

- 拼音拼音tài
- 偏旁部首大
- 總筆畫數(shù)4
- 筆畫順序
- 筆畫名稱 橫、撇、捺、點
太的筆順詳解
共4畫太筆順
1橫
2撇
3捺
4點
太的筆順寫法

太的意思解釋
基本詞義
◎ 太
〈形〉
(1) (指事。古作“大”,后語音分化,在“大”字下添加符號,成指事字。本義:過于)
(2) 極大。古作“大”,也作“泰”。凡言大而以為形容未盡,則作太 [the greatest;the highest;maximal]
太,大也。——《廣雅·釋詁一》段曰:“后世還言,而以為形容未盡,則作太。如大宰俗作太宰。大子俗作太子,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”。
太亦大也?!栋谆⑼āの逍小?/p>
易有太極?!兑住は缔o》。注:“大極者?!?/p>
王入太室裸?!稌ぢ逭a》
太上貴德。——《禮記·曲禮》
飲而不損茲曰太。——《后漢書·樊準傳》
(3) 又如:太虛幻境(天上虛幻的境界);太清(天空);太乙(古代形成天地萬物的元氣);太極(指整個世界的總和);太原;太侈(驕泰奢侈);太無(空曠虛無之境)
(4) 身分最高或輩數(shù)更高的 [the more or most senior]
太史。——《漢書·光武紀》。注:“史官之長也?!?/p>
(5) 又如:太夫人;太老師;太老伯;太老爺;太母(祖母);太后(帝王的母親);太翁(曾祖父)
(6) 大的,廣大的 [great]
太牢。——《左傳·桓公六年》。疏:“牢之大者?!?/p>
(7) 又如:太倉(京城里貯糧的大倉庫);太息(亦作“大息”。長長的嘆息)
(8) 古代記數(shù)有所超過稱“太” [greater]
漢有天下太半,而諸侯皆附之。——《史記》
(9) 安寧的,秩序正常的。也作“泰” [peaceful]
不亂離,不知太平之難。——魏源《默觚上》
(10) 亨通;順利 [smooth]
命險太甚靡常,道離隆而匪易。——陸云《九愍》
(11) 與古代皇家、官家有關的 [about emperor and official]。如:太尊(明清時對府的長官知府的尊稱);太府(原為官名,亦指掌管庫藏財物的官府);太常卿(漢景帝中元六年改秦奉常為太常,為九卿之一,司禮樂郊廟社稷事宜。歷代相沿,清末始廢)
〈名〉
通“臺”。泰階,星名,即三臺。又比喻三公 [one of three stars in Ursa Major;one of the three highest dignitaries of state]
是以玉衡正而太階平也。——《漢書·揚雄傳下》
惜乎不登太階,以尹天下?!兹凇稄垉€碑》
撫劍西南望,思欲赴太山?!苤病峨s詩六》
詞性變化
◎ 太
〈副〉
(1) 過于;過分 [too]
太區(qū)區(qū)?!队衽_新詠·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
言其太隘?!巍?司馬光《訓儉示康》
畏之太甚?!巍?蘇軾《教戰(zhàn)守》
(2) 又
養(yǎng)之太過。
(3) 又如:太半(大半,過半);太甚(太過);會議不要開得太長;屋里太悶熱了,你出去涼涼吧;我對這個問題太沒有認識了;他們待我太好了;這個問題確實是太重要了
含“太”字的詞語
含“太”字的成語
- zhuì shí tài cāng贅食太倉
- xuán xiāng tài shǒu玄香太守
- xiāng jiān tài jí相煎太急
- tài ē zài wò太阿在握
- ā dǒu tài zǐ阿斗太子
- fěn shì tài píng粉飾太平
- tài qiū dào guǎng太丘道廣
- kuì rán tài xī喟然太息
- dǎo chí tai ā倒持太阿
- tài gōng diào yú,yuàn zhě shàng gōu太公釣魚,愿者上鉤
- qù tai qù shèn去太去甚
- tài ē zhī bǐng太阿之柄
- bī rén tài shèn逼人太甚
- tài ē dào chí太阿倒持
- ān rú tài shān安如太山
- tài píng wú xiàng太平無象
- tài shàng wàng qíng太上忘情
- gē wǔ tài píng歌舞太平
- tài píng wú shì太平無事
- zǐ huì tài qīng滓穢太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