篳路藍(lán)褸
拼音bì lù lán lǚ
注音ㄅ一ˋ ㄌㄨˋ ㄌㄢˊ ㄌㄩˇ
繁體篳路藍(lán)藍(lán)
感情篳路藍(lán)褸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用于書面語。
近義詞篳路藍(lán)縷
反義詞養(yǎng)尊處優(yōu)
英語brave hardships and difficulties
詞語解釋
同化[ tóng huà ]
⒈ ?同受教化。使不相同的事物逐漸變成相近或相同。語音學(xué)上指一個(gè)音變得與鄰近的音相同或相似。如:“面包”(miànbāo)在口語中讀miàmbāo,“面”字的韻尾n受后面的“包”字聲母b的影響而變成m。
引證解釋
⒈ ?同受教化。
引清 陳鳣 《對(duì)策·巡守》:“道德太平,恐遠(yuǎn)近不同化,幽隱不得其所者,故必親自行之。”
⒉ ?使不相同的事物逐漸變成相近或相同。
引聞一多 《文學(xué)的歷史動(dòng)向》:“它(詩)同化了繪畫,又裝飾了建筑(如楹聯(lián)、春帖等)和許多工藝美術(shù)品?!?br />葉圣陶 《倪煥之》十九:“學(xué)校應(yīng)該抱一種大愿,要同化社會(huì),作到這一層,才是學(xué)校的成功。”
⒊ ?語音學(xué)上指一個(gè)音變得與鄰近的音相同或相似。
例如:“面包”(miànbāo)在口語中讀miàmbāo,“面”字的韻尾n受后面的“包”字聲母b的影響而變成m。
國(guó)語辭典
同化[ tóng huà ]
⒈ ?使不相同的事物逐漸變成相近或相同。
反分化
⒉ ?民族傳統(tǒng)不同的個(gè)人或文化體系,在接觸后,被溶入社會(huì)上占支配地位的文化,而改變其原有的習(xí)慣與觀念,且接受了新環(huán)境與新觀念融化的社會(huì)過程。
⒊ ?語音上兩個(gè)不相同或不相近的音連在一起,而變?yōu)橄嗤蛳嗨频囊?,此語音變化稱為「同化」。
英語assimilation (cultural, digestive, phonemic etc)?
德語Angleichung, Assimilation (S)?, assimilieren (V)?
法語rayonnement culturel, assimilation culturelle
篳路藍(lán)褸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褸 | lǚ | 衤 | 14畫 | 基本字義 褸(褸) lǚ(ㄌㄩˇ) ⒈ ?〔襤褸〕見“襤”。 異體字 褸 造字法 形聲:從衤、婁聲 English lapel, collar; tattered, threadbare |
路 | lù | 足 | 13畫 | 基本字義 路 lù(ㄌㄨˋ) ⒈ ?道,往來通行的地方:道路。公路。水路。陸路。路途。路程。路人(行路的人,喻不相干的人)。狹路相逢。 ⒉ ?思想或行動(dòng)的方向、途徑:思路。生路。出路。路子。路數(shù)( shù )。 ⒊ ?方面,地區(qū):外路貨。各路人馬。 ⒋ ?種類:一路貨色。 ⒌ ?大,正:“厥聲載路”。路門(宮室最內(nèi)的正門)。路車(古代帝王及諸侯貴族所乘的車)。路輿(古代君主所乘的車)。路寢(古代君主處理政事的宮室)。 ⒍ ?車:篳 |
藍(lán) | lán | 艸 | 13畫 | 基本字義 藍(lán)(藍(lán)) lán(ㄌㄢˊ) ⒈ ?用靛青染成的顏色,晴天天空的顏色:藍(lán)盈盈。蔚藍(lán)。藍(lán)本。藍(lán)圖。 ⒉ ?植物名,品種很多,如“蓼藍(lán)”、“菘藍(lán)”、“木藍(lán)”、“馬藍(lán)”等。 ⒊ ?古同“襤”,襤褸。 ⒋ ?姓。 異體字 藍(lán) 漢英互譯 blueness 造字法 形聲:從艸、監(jiān)聲 English blue; indigo plant; surname |
篳 | bì | 竹 | 12畫 | 基本字義 篳(篳) bì(ㄅ一ˋ) ⒈ ?用荊條、竹子等編成的籬笆或其他遮攔物:篳門。蓬門篳戶。篳門閨竇(窮人的住處)。 異體字 篳 蓽 造字法 形聲:從竹、畢聲 English wicker, bamboo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