臨危不顧
拼音lín wēi bù gù
注音ㄌ一ㄣˊ ㄨㄟ ㄅㄨˋ ㄍㄨˋ
繁體臨危不顧
感情臨危不顧是褒義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指十分英勇。
近義詞臨危不懼、臨難不顧
反義詞臨陣脫逃
詞語解釋
臨危不顧[ lín wēi bù gù ]
⒈ ?謂遇到危難毫不顧惜生命。
引證解釋
⒈ ?謂遇到危難毫不顧惜生命。
引《三國志·魏志·陳留王奐傳》:“和、琇、撫 皆抗節(jié)不撓,拒 會(huì) 兇言,臨危不顧,詞指正烈?!?br />《周書·趙善元定等傳論》:“臨危不顧,前哲所難?!?br />唐 司空?qǐng)D 《馮燕歌》:“未死勸君莫浪言,臨危不顧始知難?!?br />亦作“臨難不顧”。 《三國志·魏志·齊王芳傳》:“揚(yáng)六軍之大勢(shì),安城守之懼心,臨難而不顧,畢志傳命?!?br />《三國演義》第七二回:“披堅(jiān)執(zhí)鋭,臨難不顧,身先士卒;賞必行,罰必信?!?/span>
國語辭典
臨危不顧[ lín wéi bù gù ]
⒈ ?遇到危難時(shí)能挺身而起,不猶豫、回顧。也作「臨危不懼」。
引《三國志·卷四·魏書·三少帝紀(jì)·陳留王奐紀(jì)》:「和、琇、撫皆抗不撓,拒會(huì)兇言,臨危不顧,詞指正烈?!?br />《周書·卷三四·趙善等傳·史臣曰》:「自三方鼎峙,群雄競逐,俊能馳鶩,各吠非主,爭奮厲其智勇,思赴蹈于仁義,臨危不顧,前哲所難?!?/span>
成語典故
三國時(shí)期,魏國派大將鄧艾、鐘會(huì)、諸葛緒聯(lián)合滅蜀,蜀后主劉禪投降,大將姜維被迫投降,但他一心想恢復(fù)蜀國,鼓動(dòng)鐘會(huì)殺掉鄧艾,然后準(zhǔn)備出兵長安殺司馬昭叛亂。部將夏侯和、羊琇、朱撫三人臨危不顧,堅(jiān)決反對(duì)鐘會(huì)進(jìn)行叛亂。
臨危不顧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危 | wēi | ? | 6畫 | 基本字義 危 wēi(ㄨㄟ) ⒈ ?不安全:危險(xiǎn)。危殆。危言(a.故意說嚇人的話;b.直言)。危難( nàn )。危如累( lěi )卵。 ⒉ ?損害:危害。危及。 ⒊ ?高的,陡的:危石。危檣。 ⒋ ?使人驚奇的:危言聳聽。 ⒌ ?端正的,正直的:正襟危坐?!鞍钣械溃Q晕P小?。 ⒍ ?指人臨死:病危。垂危。 ⒎ ?星名,二十八宿之一。 ⒏ ?姓。 異體字 厃 漢英互譯 danger、dying、endanger、high、proper 相關(guān)字詞 安 造字法 會(huì)意 English dangerous, precarious; high |
臨 | lín | 丨 | 9畫 | 基本字義 臨(臨) lín(ㄌ一ㄣˊ) ⒈ ?從上向下看,在高處朝向低處:照臨。臨淵羨魚(看著深潭里的魚,很希望得到;喻只作空想,不做實(shí)際工作)。 ⒉ ?到,來:光臨。蒞臨。親臨。 ⒊ ?遭遇,碰到:臨時(shí)。面臨。 ⒋ ?挨著,靠近:臨近。臨街。臨終。臨危。臨陣磨槍。 ⒌ ?照樣子摹仿字畫:臨摹。臨帖。臨寫。 ⒍ ?舊時(shí)指帝王上朝:臨朝。臨政。 ⒎ ?姓。 異體字 臨 漢英互譯 arrive、be about to、copy、face、just before 造字法 原為會(huì)意 English dra |
顧 | gù | 頁 | 10畫 | 基本字義 顧(顧) gù(ㄍㄨˋ) ⒈ ?回頭看,泛指看:顧眄。顧名思義?;仡?。 ⒉ ?照管,注意:顧及。顧忌。顧慮。顧念。顧恤。顧全。顧問。顧惜。兼顧。 ⒊ ?商店或服務(wù)行業(yè)稱來買貨物或要求服務(wù)的:顧客?;蓊櫋V黝?。 ⒋ ?拜訪:三顧茅廬。 ⒌ ?文言連詞,但、但看:“兵不在多,顧用之何如耳”。 ⒍ ?文言連詞,反而、卻:“足反居上,首顧居下。” ⒎ ?古同“雇”,酬。 ⒏ ?姓。 異體字 顧 漢英互譯 attend to、call on、considering、look |
不 | bù fǒu | 一 | 4畫 | 基本字義 不 bù(ㄅㄨˋ) ⒈ ?副詞。 ⒉ ?用在動(dòng)詞、形容詞和其它詞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語素前面,構(gòu)成形容詞:不去。不多。不法。不料。不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謙)。不刊(無須修改,不可磨滅)。不學(xué)無術(shù)。不速之客。 ⒊ ?單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:不,我不知道。 ⒋ ?用在句末表疑問:他現(xiàn)在身體好不? 其他字義 不 fǒu(ㄈㄡˇ) ⒈ ?古同“否”,不如此,不然。 異體字 否 柎 漢英互譯 no、not 相關(guān)字詞 沒有 造字法 象形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