破竹之勢
拼音pò zhú zhī shì
注音ㄆㄛˋ ㄓㄨˊ ㄓ ㄕˋ
繁體破竹之勢
感情破竹之勢是中性詞。
用法偏正式;作賓語;比喻節(jié)節(jié)勝利,毫無阻礙。
近義詞勢如破竹
英語with irresistible force
日語破竹の勢い
詞語解釋
破竹之勢[ pò zhú zhī shì ]
⒈ ?比喻節(jié)節(jié)勝利,勢不可擋。
例我軍以破竹之勢,迅速收復(fù)了整個(gè)島嶼。
英with irresistible force;
引證解釋
⒈ ?喻不可阻擋的形勢。參見“勢如破竹”。
引《北史·周紀(jì)下·武帝紀(jì)》:“嚴(yán)軍以待,擊之必剋。然后乘破竹之勢,鼓行而東,足以窮其窟穴?!?br />《舊唐書·李密傳》:“於是熊羆角逐,貔虎爭先,因其倒戈之心,乘我破竹之勢,曾未旋踵,瓦解冰銷?!?br />《秦併六國平話》卷下:“陳平 出奇計(jì),以閒 楚 君臣,故破 趙 軍,捉 趙王 歇,虜 魏王 豹 ;北舉 趙 代,虜 齊王 廣。如破竹之勢,迎刃而解?!?br />郭沫若 《北伐途次》四:“我軍以破竹之勢進(jìn)逼 武昌,今聞已進(jìn)展到離 武昌 城僅 中國 里百五十里之地?!?/span>
國語辭典
破竹之勢[ pò zhú zhī shì ]
⒈ ?形勢如同劈開竹子一般,劈開上端則底下也隨著分開。語本比喻作戰(zhàn)或工作順利,毫無阻礙。也作「勢如破竹」、「勢如劈竹」。
引《晉書·卷三四·杜預(yù)傳》:「今兵威已振,譬如破竹,數(shù)節(jié)之后,皆迎刃而解,無復(fù)著手處也?!?br />《北史·卷一〇·周高祖武帝本紀(jì)》:「今往攻之,彼必來援,嚴(yán)軍以待,擊之必克。然后乘破竹之勢,鼓行而東,足以窮其窟穴?!?br />《五代史平話·周史·卷下》:「乘勝長驅(qū),如破竹之勢,怎可中輟?」
破竹之勢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竹 | zhú | 竹 | 6畫 | 基本字義 竹 zhú(ㄓㄨˊ) ⒈ ?常綠多年生植物,春日生筍,莖有很多節(jié),中間是空的,質(zhì)地堅(jiān)硬,種類很多??芍破魑铮挚勺鼋ㄖ牧希褐褡?。竹葉。竹筍。竹編(用竹篾編制的工藝品)。竹刻。 ⒉ ?指竹制管樂器:金石絲竹。 ⒊ ?中國古代樂器八音之一。 ⒋ ?姓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bamboo 造字法 象形:像竹形 English bamboo; flute; KangXi radical 118 |
之 | zhī | 丶 | 3畫 | 基本字義 之 zhī(ㄓ) ⒈ ?助詞,表示領(lǐng)有、連屬關(guān)系:赤子之心。 ⒉ ?助詞,表示修飾關(guān)系:緩兵之計(jì)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 ⒊ ?用在主謂結(jié)構(gòu)之間,使成為句子成分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為公”。 ⒋ ?代詞,代替人或事物:置之度外。等閑視之。 ⒌ ?代詞,這,那:“之二蟲,又何知”。 ⒍ ?虛用,無所指:久而久之。 ⒎ ?往,到:“吾欲之南?!薄?異體字 ? 漢英互譯 go、leave、of、somebody、something、this 造字法 原為會(huì)意:上像向前的腳,下 |
勢 | shì | 力 | 8畫 | 基本字義 勢(勢) shì(ㄕˋ) ⒈ ?權(quán)力,威力:勢力。權(quán)勢。勢利。勢均力敵。 ⒉ ?表現(xiàn)出來的情況,樣子:姿勢。氣勢。山勢。局勢。虛張聲勢。守勢。勢必。勢能。勢不可擋。因勢利導(dǎo)。 異體字 勢 埶 ? 漢英互譯 circumstances、force、influence、potential 造字法 形聲:從力、執(zhí)聲 English power, force; tendency |
破 | pò | 石 | 10畫 | 基本字義 破 pò(ㄆㄛˋ) ⒈ ?碎,不完整:碗打破。破滅。破舊。破敗。破落。破陋。破顏(轉(zhuǎn)為笑容)。破綻(衣服裂開,指事情或說話的漏洞或矛盾)。牢不可破。 ⒉ ?分裂:破裂。破讀(同一個(gè)字形因意義不同而有兩個(gè)以上讀音,把習(xí)慣上通常的讀音之外的讀音,稱“破讀”)。破土。 ⒊ ?使損壞:破壞。破損。 ⒋ ?超出:破例。破格。 ⒌ ?花費(fèi),耗費(fèi):破費(fèi)。破財(cái)。破產(chǎn)。 ⒍ ?打敗,打垮:破陣。破門。攻破。 ⒎ ?揭穿:破案。破譯。破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