始終不渝
拼音shǐ zhōng bù yú
注音ㄕˇ ㄓㄨㄥ ㄅㄨˋ ㄩˊ
繁體始終不渝
正音“不”,不能讀作“bú”。
感情始終不渝是褒義詞。
用法偏正式;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含褒義。
辨形“渝”,不能寫作“于”。
謎語中轉(zhuǎn)站是重慶
近義詞一如既往
反義詞翻云覆雨、見異思遷
英語unswerving
俄語неизменно(последовательно и неустанно)
日語終紿(しゅうし)変わらない
德語konsequent(beharrlich)
法語avec une fermeté inébranlable(sans défaillance)
詞語解釋
始終不渝[ shǐ zhōng bù yú ]
⒈ ?自始至終一直不變。
引證解釋
⒈ ?自始至終一直不變。
引宋 王闢之 《澠水燕談錄·名臣》:“天下嘆公( 范仲淹 )至誠(chéng)於國(guó),始終不渝,不以進(jìn)退易其守也。”
《明史·年富傳》:“富 廉正強(qiáng)直,始終不渝,與 王翱 同稱名臣。”
國(guó)語辭典
始終不渝[ shǐ zhōng bù yú ]
⒈ ?自始至終,都不改變。指意志堅(jiān)定。也作「終始不渝」、「始終不易」。
引《晉書·卷七七·陸曄傳》:「恪勸貞固,始終不渝。」
《明史·卷一七七·年富傳》:「富廉正強(qiáng)直,始終不渝,與王翱同稱名臣?!?/span>
近始終不懈
反反復(fù)無常 前后矛盾 朝秦暮楚 朝三暮四
成語典故
東晉孝武帝時(shí),朝廷處于內(nèi)憂外患之中,謝安聲名遠(yuǎn)揚(yáng),但不愿為官,受揚(yáng)州刺史庾冰的熱情邀請(qǐng),才勉強(qiáng)為官,在淝水大敗前秦軍,勝利后他辭官退隱到會(huì)稽東山,后來被迫出來做官,但他退隱東山的志向始終不渝,總想保持高潔德行。
始終不渝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終 | zhōng | 纟 | 8畫 | 基本字義 終(終) zhōng(ㄓㄨㄥ) ⒈ ?末了( liǎo ),完了( liǎo ),與“始”相對(duì):年終。終場(chǎng)(末了一場(chǎng))。終極。終審(司法部門對(duì)案件的最后判決)。終端。靡不有初,鮮克有終(人們做事無不有開頭,而很少能堅(jiān)持到底)。 ⒉ ?從開始到末了:終年。終生。飽食終日。 ⒊ ?人死:臨終。送終。 ⒋ ?到底,總歸:終歸。終究。終于。終將成功。 ⒌ ?姓。 異體字 終 ? 漢英互譯 death、end、eventually、finis 相關(guān)字詞 末、初、始 造字法 形聲: |
渝 | yú | 氵 | 12畫 | 基本字義 渝 yú(ㄩˊ) ⒈ ?改變,違背(多指感情或態(tài)度):忠貞不渝。生死不渝。 ⒉ ?中國(guó)重慶直轄市的別稱。因?yàn)橹貞c境內(nèi)嘉陵江古稱渝水,“渝”也作為重慶的簡(jiǎn)稱沿用至今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change 造字法 形聲:從氵、俞聲 |
始 | shǐ | 女 | 8畫 | 基本字義 始 shǐ(ㄕˇ) ⒈ ?起頭,最初,與“終”相對(duì):開始。始終。始祖。始創(chuàng)。周而復(fù)始。 ⒉ ?才,剛才:方始。始悟(才覺悟到)。春蠶到死絲方盡,蠟炬成灰淚始干。 異體字 乨 兘 漢英互譯 begin 相關(guān)字詞 初、末、終 造字法 形聲:從女、臺(tái)聲 English begin, start; then, only then |
不 | bù fǒu | 一 | 4畫 | 基本字義 不 bù(ㄅㄨˋ) ⒈ ?副詞。 ⒉ ?用在動(dòng)詞、形容詞和其它詞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語素前面,構(gòu)成形容詞:不去。不多。不法。不料。不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謙)。不刊(無須修改,不可磨滅)。不學(xué)無術(shù)。不速之客。 ⒊ ?單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:不,我不知道。 ⒋ ?用在句末表疑問:他現(xiàn)在身體好不? 其他字義 不 fǒu(ㄈㄡˇ) ⒈ ?古同“否”,不如此,不然。 異體字 否 柎 漢英互譯 no、not 相關(guān)字詞 沒有 造字法 象形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