死而后已
拼音sǐ ér hòu yǐ
注音ㄙˇ ㄦˊ ㄏㄡˋ 一ˇ
繁體死而後已
正音“而”,不能讀作“ěr”。
感情死而后已是褒義詞。
用法緊縮式;作謂語(yǔ)、賓語(yǔ)、分句;含褒義。
辨形“已”,不能寫(xiě)作“己”。
謎語(yǔ)終止
近義詞鞠躬盡瘁、摩頂放踵
反義詞虛度年華
英語(yǔ)until one's dying day(to the end of one's day; do not give up until death)
俄語(yǔ)до последнего дыхáния
詞語(yǔ)解釋
死而后已[ sǐ ér hòu yǐ ]
⒈ ?到死后方才停息。謂盡獻(xiàn)一切力量。
例他為群眾操勞一生,鞠躬盡瘁,死而后已。
英until one’s dying day; to the end of one’s day; do not give up until death;
引證解釋
⒈ ?到死才罷休。形容終身奮斗。
引《論語(yǔ)·泰伯》: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遠(yuǎn)。仁以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已,不亦遠(yuǎn)乎?”
漢 東方朔 《七諫·初放》:“竊怨君之不寤兮,吾獨(dú)死而后已?!?br />三國(guó) 蜀 諸葛亮 《后出師表》:“臣鞠躬盡力,死而后已,至於成敗利鈍,非臣之明所能逆覩也?!?br />宋 司馬光 《涑水記聞》卷十四:“必竭力前進(jìn),死而后已。”
清 顧炎武 《與人書(shū)》六:“故君子之學(xué),死而后已?!?/span>
國(guó)語(yǔ)辭典
死而后已[ sǐ ér hòu yǐ ]
⒈ ?竭盡所能從事,到死方才停止。也作「死而后止」。
引《論語(yǔ)·泰伯》:「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遠(yuǎn)。仁以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已,不亦遠(yuǎn)乎?」
成語(yǔ)典故
三國(guó)時(shí)期,蜀主劉備死后,昏庸無(wú)能的阿斗繼位,他只知享樂(lè),把國(guó)內(nèi)的軍政大權(quán)交給諸葛亮處理。諸葛亮一面聯(lián)吳伐魏,南征孟獲,積極準(zhǔn)備兩次北伐,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給阿斗寫(xiě)《后出師表》表示自己為國(guó)鞠躬盡瘁、死而后已。
死而后已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(huà)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已 | yǐ | 己 | 3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已 yǐ(一ˇ) ⒈ ?止,罷了:學(xué)不可以已。死而后已。 ⒉ ?表示過(guò)去:已經(jīng)。事已至此。已往。業(yè)已。 ⒊ ?后來(lái),過(guò)了一些時(shí)間,不多時(shí):已忽不見(jiàn)。 ⒋ ?太,過(guò):不為已甚。 ⒌ ?古同“以”。 異體字 以 巳 漢英互譯 afterwards、already、end、stop、too 相關(guān)字詞 未 造字法 象形:像蛇形 English already; finished; stop |
死 | sǐ | 歹 | 6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死 sǐ(ㄙˇ) ⒈ ?喪失生命,與“生”、“活”相對(duì):死亡。死訊。死刑。死囚。死棋。死地。生離死別。死有余辜。 ⒉ ?不顧生命:死志(犧牲生命的決心)。死士(敢死的武士)。死戰(zhàn)。 ⒊ ?固執(zhí),堅(jiān)持到底:死心塌地。死賣(mài)力氣。 ⒋ ?無(wú)知覺(jué):睡得死。 ⒌ ?不活動(dòng),不靈活:死結(jié)。死理。死板。 ⒍ ?不通達(dá):死胡同。死路一條。 ⒎ ?過(guò)時(shí),失去作用:死文字。 ⒏ ?極,甚:樂(lè)死人。 異體字 尸 漢英互譯 die、end up、meet one's death、p |
后 | hòu | 口 | 6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后(後) hòu(ㄏㄡˋ) ⒈ ?上古稱(chēng)君主:商之先后(先王)。 ⒉ ?帝王的妻子:皇后。太后。 ⒊ ?指空間在背面,反面的,與“前”相對(duì):后窗戶(hù)。后面。后學(xué)。后綴。后進(jìn)。 ⒋ ?時(shí)間較晚,與“先”相對(duì):日后。后福。后期。 ⒌ ?指次序,與“前”相對(duì):后排。后十名。 ⒍ ?子孫:后輩。后嗣。后裔。后昆。無(wú)后(沒(méi)有子孫)。 ⒎ ?姓。 異體字 後 漢英互譯 after、back、behind、offspring、queen 相關(guān)字詞 先、前 造字法 會(huì)意 English queen, empr |
而 | ér | 而 | 6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而 ér(ㄦˊ) ⒈ ?古同“爾”,代詞,你或你的:“而翁歸,自與汝復(fù)算耳”。 ⒉ ?連詞(a.表平列,如“多而雜”。b.表相承,如“取而代之”。c.表遞進(jìn),如“而且”。d.表轉(zhuǎn)折,如“似是而非”。e.連接肯定和否定表互為補(bǔ)充,如“濃而不烈”。f.連接狀語(yǔ)和中心詞表修飾,如“侃侃而談”。g.插在主語(yǔ)謂語(yǔ)中間表假設(shè),如“人而無(wú)信,不知其可”)。 ⒊ ?表(從……到……):從上而下。 異體字 洏 耏 髵 能 漢英互譯 and that、moreover 造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