螳螂捕蟬
拼音táng láng bǔ chán
注音ㄊㄤˊ ㄌㄤˊ ㄅㄨˇ ㄔㄢˊ
繁體螳蜋捕蟬
感情螳螂捕蟬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賓語(yǔ)、定語(yǔ);指人目光短淺。
近義詞急功近利、鼠目寸光
反義詞瞻前顧后
英語(yǔ)The mantis stalks the cicada.
詞語(yǔ)解釋
⒈ ?蟬:知了。螳螂捉蟬,不知潛在危險(xiǎn)。比喻目光短淺。
成語(yǔ)典故
春秋時(shí)期,吳王壽夢(mèng)要攻打楚國(guó),并禁止大臣提反對(duì)意見(jiàn),有一個(gè)大臣的兒子聽(tīng)說(shuō)后,帶上彈弓到王宮花園去打鳥(niǎo)。吳王問(wèn)他干什么,他說(shuō)在看螳螂捕樹(shù)上的蟬,而黃雀在后面等著吃螳螂。吳王覺(jué)得自己的處境同螳螂差不多,就只好取消計(jì)劃。
螳螂捕蟬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(huà)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螳 | táng | 蟲(chóng) | 17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螳 táng(ㄊㄤˊ) ⒈ ?〔螳螂〕昆蟲(chóng),全身綠色或土黃色,頭呈三角形,前腳呈鐮刀狀。捕食害蟲(chóng),對(duì)農(nóng)業(yè)有益,如“螳螳捕蟬,黃雀在后”。俗稱“刀螂”;簡(jiǎn)稱“螳”,如“螳臂當(dāng)車(chē)”(喻不自量力)。 造字法 形聲:從蟲(chóng)、堂聲 English mantis |
螂 | láng | 蟲(chóng) | 14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螂 láng(ㄌㄤˊ) ⒈ ?〔螳螂〕見(jiàn)“螳”。 ⒉ ?〔蜣螂〕見(jiàn)“蜣”。 ⒊ ?〔蟑螂〕見(jiàn)“ 蟑”。 ⒋ ?〔螞( mǎ )螂〕見(jiàn)“螞2”。 異體字 蜋 造字法 形聲:從蟲(chóng)、郎聲 English mantis, dung beetle |
蟬 | chán | 蟲(chóng) | 14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蟬(蟬) chán(ㄔㄢˊ) ⒈ ?昆蟲(chóng),種類很多,雄的腹面有發(fā)聲器,叫的聲音很大:蟬聯(lián)。蟬蛻。蟬韻(蟬鳴)。寒蟬。金蟬脫殼。 ⒉ ?古代的一種薄綢,薄如蟬翼:蟬紗。 異體字 蟬 漢英互譯 cicada 造字法 形聲:從蟲(chóng)、單聲 English cicada; continuous |
捕 | bǔ | 扌 | 10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捕 bǔ(ㄅㄨˇ) ⒈ ?捉,逮:捕捉。捕獲。捕殺。巡捕。緝捕。捕風(fēng)捉影。 漢英互譯 arrest、catch 相關(guān)字詞 逮、抓、捉、放 造字法 形聲:從扌、甫聲 English arrest, catch, seize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