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士
- 拼音dé shì
- 注音ㄉㄜˊ ㄕˋ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德士[ dé shì ]
⒈ ?宋溫州人林靈素,少從浮屠學(xué),苦其師打罵,改當?shù)朗?。后以方術(shù)為宋徽宗所寵,“欲廢釋氏以逞前憾”,請改僧為德士?;兆诓杉{其建議,遂于宣和元年正月下詔廢佛。
引證解釋
⒈ ?宋 溫州 人 林靈素,少從浮屠學(xué),苦其師打罵,改當?shù)朗?。后以方術(shù)為 宋徽宗 所寵,“欲廢釋氏以逞前憾”,請改僧為德士。 徽宗 采納其建議,遂于 宣和 元年正月下詔廢佛。參閱《宋史·徽宗紀四》。
引宋 費袞 《梁溪漫志·改德士頌》:“宣和 庚子,改僧為德士,一時浮屠有以違命被罪者?!?br />宋 吳曾 《能改齋漫錄·記詩》:“政和 間, 林靈素 主張道教,建議以僧為德士,使加冠巾,其意以釋氏為出其下耳。 臨川 饒德操,時棄儒為僧,作《德士頌》四首。其一云:‘德士舊來稱進士,黃冠初不異儒冠。種種是名名是假,世人誰不被名謾。’”
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補遺·釋道·廢佛氏》:“除佛之禁,莫酷於 元魏 太武帝 ……又次,則 宋 宣和 中除佛教,改佛為大覺金仙,佛寺為神霄宮,僧加冠簪為德士,其事皆 徽宗 獨斷?!?/span>
國語辭典
德士[ dé shì ]
⒈ ?德操高尚的士人。
⒉ ?僧侶的別稱。
引宋·吳曾《能改齋漫錄·卷一一·記詩》:「政和間,林靈素主張道教,建議以僧為德士,使加冠巾,其意以釋氏為出其下耳?!?/span>
德士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士 | shì | 士 | 3畫 | 基本字義 士 shì(ㄕˋ) ⒈ ?古代統(tǒng)治階級中次于卿大夫的一個階層:士族。士大夫。 ⒉ ?舊時指讀書人:士子。士民。學(xué)士。 ⒊ ?未婚的男子,泛指男子:士女。 ⒋ ?對人的美稱:志士。烈士。女士。 ⒌ ?軍銜的一級,在尉以下;亦泛指軍人;上士。士兵。士卒。士氣。 ⒍ ?稱某些專業(yè)人員:醫(yī)士。護士。 ⒎ ?姓。 漢英互譯 bachelor、person、scholar、soldier 造字法 會意:從一、從十 English scholar, gentleman; soldier |
德 | dé | 彳 | 15畫 | 基本字義 德 dé(ㄉㄜˊ) ⒈ ?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為的準則和規(guī)范,品行,品質(zhì):美德。品德。公德。德行。道德。德性。德育(以一定的社會要求,進行思想的、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)。德才兼?zhèn)洹6鹊铝苛?。德高望重?⒉ ?心意,信念:一心一德。 ⒊ ?恩惠:德施。德澤(德化和恩惠)。德惠。感恩戴德。 ⒋ ?姓。 異體字 ? ? 徳 恴 悳 惪 ? 漢英互譯 heart、mind、morals、virtue 相關(guān)字詞 怨 造字法 形聲 English ethics, morality, virtue |
德士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德士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