荊楚
- 拼音jīng chǔ
- 注音ㄐ一ㄥ ㄔㄨˇ
- 繁體荊楚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荊楚[ jīng chǔ ]
⒈ ?荊為楚之舊號,略當(dāng)古荊州地區(qū),在今湖北湖南一帶。
⒉ ?木名。古時用為刑杖。
引證解釋
⒈ ?荊 為 楚 之舊號,略當(dāng)古 荊州 地區(qū),在今 湖北 湖南 一帶。
引《詩·商頌·殷武》:“撻彼 殷武,奮伐 荊楚?!?br />《楚辭·大招》:“自恣 荊楚,安以定只?!?br />唐 杜甫 《江上》詩:“江上日多雨,蕭蕭 荊楚 秋。”
宋 周邦彥 《齊天樂·端午》詞:“角黍包金,香蒲泛玉,風(fēng)物依然 荊楚。”
清 魏源 《<圣武記>序》:“荊楚 以南,有積感之民焉?!?/span>
⒉ ?木名。古時用為刑杖。
引明 余繼登 《典故紀聞》卷一:“太祖 指道旁荊楚謂世子曰:‘古者用此為撲刑,蓋以其能去風(fēng),雖傷不至過甚。’”
國語辭典
荊楚[ jīng chǔ ]
⒈ ?春秋戰(zhàn)國時代的楚國,位于荊州,故稱為「荊楚」。
引《詩經(jīng)·商頌·殷武》:「撻彼殷武,奮伐荊楚。」
荊楚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荊 | jīng | 艸 | 9畫 | 基本字義 荊 jīng(ㄐ一ㄥ) ⒈ ?落葉灌木,葉有長柄,掌狀分裂,開藍紫色小花,枝條可編筐籃等(亦稱“楚”):紫荊。荊條。荊棘。披荊斬棘。 ⒉ ?古代用荊條做的刑仗:負荊請罪。 ⒊ ?中國古代“九州”之一,春秋時楚國別稱:荊州。荊璞(喻美質(zhì)、未經(jīng)任用的卓越人才)。 ⒋ ?舊時對人謙稱自己的妻子:拙荊。山荊。荊妻。 ⒌ ?姓。 異體字 荊 漢英互譯 vitex 造字法 形聲、從艸、刑聲 English thorns; brambles; my wife; cane |
楚 | chǔ | 木 | 13畫 | 基本字義 楚 chǔ(ㄔㄨˇ) ⒈ ?落葉灌木,鮮葉可入藥。枝干堅勁,可以做杖。亦稱“牡荊”。 ⒉ ?古代的刑杖,或?qū)W校撲責(zé)學(xué)生的小杖:捶楚。夏楚。楚掠(拷打)。楚撻(拷打)。 ⒊ ?中國春秋時國名:楚天(楚地的天空。因楚在南方,亦泛指南方天空)。楚聲。楚歌(楚人之歌)。楚狂。楚腰(泛稱女子的細腰)。楚辭。四面楚歌。楚材晉用(指使用他國人才,或指人才外流)。 ⒋ ?指中國湖北省和湖南省,特指湖北?。撼 ?⒌ ?痛苦:苦楚 |
荊楚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荊楚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