儒童
- 拼音rú tóng
- 注音ㄖㄨˊ ㄊㄨㄥˊ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儒童[ rú tóng ]
⒈ ?明清科舉制度,凡應秀才孝試的士子,不論年齡大小,皆稱童生,別稱儒童或文童。
引證解釋
⒈ ?明 清 科舉制度,凡應秀才孝試的士子,不論年齡大小,皆稱童生,別稱儒童或文童。
引明 馮夢龍 《古今譚概·文戲·歇后詩》:“云間 求忠書院,為 方正學 建也。一日,院觀風,有儒童告考, 張郡侯 命學博往書院試之?!?br />《儒林外史》第七回:“傳進新進儒童來。到 汶上縣 頭一名點著 荀玫。”
《清史稿·選舉志一》:“儒童入學考試,初用《四書》文、《孝經(jīng)》論各一。”
儒童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童 | tóng | 立 | 12畫 | 基本字義 童 tóng(ㄊㄨㄥˊ) ⒈ ?小孩子:兒童。童工。童謠。童話。童心。童趣。童真。 ⒉ ?舊時未成年的仆人:書童兒。 ⒊ ?沒有結(jié)婚的:童男。童女。童貞。 ⒋ ?未長成的:童牛(沒長角的小牛)。 ⒌ ?禿:童山。頭童(喻人禿頂,如“童童齒豁”)。 ⒍ ?古同“瞳”,瞳孔。 ⒎ ?姓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child、virgin 造字法 形聲:從立、重聲 English child, boy, servant boy; virgin |
儒 | rú | 亻 | 16畫 | 基本字義 儒 rú(ㄖㄨˊ) ⒈ ?指讀書人:儒生。腐儒。通儒(指博識多聞的大學者)。儒林(儒者之林,舊指學術(shù)界)。儒雅(讀書人所具有的溫文爾雅的風貌)。 ⒉ ?中國春秋戰(zhàn)國時代以孔子、孟子為代表的一個學派:儒家。儒教(即“孔教”)。儒士。儒術(shù)。儒學。 ⒊ ?古同“懦”,懦弱。 異體字 ? 偄 造字法 形聲:從亻、需聲 English Confucian scholar |
儒童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儒童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