荑稗
- 拼音yí bài
- 注音一ˊ ㄅㄞˋ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荑稗[ yí bài ]
⒈ ?荑、稗為二草名,似禾,實(shí)比谷小,亦可食。荑,通“稊”。
引證解釋
⒈ ?荑、稗為二草名,似禾,實(shí)比穀小,亦可食。荑,通“稊”。
引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五穀者,種之美者也;茍為不熟,不如荑稗。”
明 高攀龍 《重鍥<近思錄>序》:“植五穀者,下種既真,培之溉之,熟可計(jì)時(shí)而待;匪是,是種荑稗而欲其為五穀也。”
清 唐孫華 《愷功侍讀用予贈(zèng)夏重原韻有詩寄懷次韻答之》:“驅(qū)車 齊 魯 郊,平田半荑稗?!?/span>
荑稗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荑 | yí tí | 艸 | 9畫 | 基本字義 荑 yí(一ˊ) ⒈ ?割除田里的野草,引申為削平:芟荑。 其他字義 荑 tí(ㄊ一ˊ) ⒈ ?茅草的嫩芽:手如柔荑。 ⒉ ?草木初生的嫩芽:丹荑。 ⒊ ?一種似稗的雜草,通“稊”:不如荑稗。 異體字 造字法 形聲 English sprouts; tares |
稗 | bài | 禾 | 13畫 | 基本字義 稗 bài(ㄅㄞˋ) ⒈ ?一年生草本植物,長在稻田里或低濕的地方,形狀像稻,是稻田的害草。果實(shí)可釀酒、做飼料。 ⒉ ?喻微小的,瑣碎的:稗官(古代的一種小官,專給帝王述說街談巷議、市井傳聞。后泛稱記載軼聞瑣事的文字為“稗稗野史”)。稗史(記載軼聞瑣事的書)。 異體字 薭 造字法 形聲:從禾、卑聲 English darnels, weeds, tares small |
荑稗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荑稗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