疹粟
- 拼音zhěn sù
- 注音ㄓㄣˇ ㄙㄨˋ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疹粟[ zhěn sù ]
⒈ ?皮膚受寒,起微粒如粟。俗稱雞皮疙瘩。
引證解釋
⒈ ?皮膚受寒,起微粒如粟。俗稱雞皮疙瘩。
引《趙飛燕外傳》:“夜雪,期射鳥者于舍旁, 飛燕 露立,閉息順氣,體溫舒,亡疹粟?!?br />清 錢謙益 《后飲酒》詩(shī)之四:“薄寒膚疹粟,增歔體伸欠。”
疹粟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疹 | zhěn | 疒 | 10畫 | 基本字義 疹 zhěn(ㄓㄣˇ) ⒈ ?皮膚上起的小顆粒,通常是紅色,多由皮膚表層發(fā)炎浸潤(rùn)而起:濕疹。麻疹(亦稱“疹子”)。風(fēng)疹。丘疹。皰疹。 異體字 疢 胗 漢英互譯 anthema、exanthem、exanthema、pox 造字法 形聲 English measles; rash; fever |
粟 | sù | 米 | 12畫 | 基本字義 粟 sù(ㄙㄨˋ) ⒈ ?一年生草本植物,子實(shí)為圓形或橢圓小粒。北方通稱“谷子”,去皮后稱“小米”:粟子。滄海一粟。 ⒉ ?古代泛稱谷類:重( zhòng )農(nóng)貴粟。 ⒊ ?姓。 異體字 栗 ? 漢英互譯 millet 造字法 會(huì)意 English unhusked millet; grain |
疹粟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疹粟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