麻皮
- 拼音má pí
- 注音ㄇㄚˊ ㄆ一ˊ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麻皮[ má pí ]
⒈ ?麻經(jīng)漚后剝下的皮。稱出天花或水痘后在臉上留下瘢痕的人。參見“麻子”。
引證解釋
⒈ ?麻經(jīng)漚后剝下的皮。
引宋 周密 《齊東野語·小兒瘡痘》:“后得老醫(yī)一方……以羊子肝破開,入藥在內(nèi),麻皮縛定,用米泔水熟煮,切食之,凡旬餘而愈?!?br />《說岳全傳》第六四回:“萬(萬俟卨 )、 羅(羅汝楫 )二賊看了大怒,喝教左右將 岳爺 衣服去了,把魚膠敷上一層,將麻皮搭上……把麻皮一扯,連皮帶肉去了一塊。 岳爺 大叫一聲:‘痛殺我也!’”
⒉ ?稱出天花或水痘后在臉上留下瘢痕的人。參見“麻子”。
麻皮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皮 | pí | 皮 | 5畫 | 基本字義 皮 pí(ㄆ一ˊ) ⒈ ?動植物體表的一層組織:皮毛。 ⒉ ?獸皮或皮毛的制成品:裘皮。 ⒊ ?包在外面的一層?xùn)|西:封皮。書皮。 ⒋ ?表面:地皮。 ⒌ ?薄片狀的東西:豆腐皮。 ⒍ ?韌性大,不松脆:花生放皮了。 ⒎ ?不老實,淘氣:頑皮。 ⒏ ?指橡膠:膠皮。皮球。 ⒐ ?姓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hull、husk、peel、skin、tegument 造字法 會意 English skin, hide, fur, feather; outer |
麻 | má | 麻 | 11畫 | 基本字義 麻 má(ㄇㄚˊ) ⒈ ?草本植物,種類很多,有“大麻”、“苧麻”、“苘麻”、“亞麻”等。莖皮纖維通常亦稱“麻”,可制繩索、織布:麻布。麻衣。麻袋。麻繩。麻紡。 ⒉ ?指“芝麻”:麻醬。麻油。 ⒊ ?像腿、臂被壓后的那種不舒服的感覺:腳麻了。 ⒋ ?感覺不靈,或喪失感覺,引申為思想不敏銳:麻痹。麻醉。麻木不仁。 ⒌ ?面部痘瘢,引申指物體表面粗糙:麻子。 ⒍ ?帶細(xì)碎斑點的:麻雀。麻蠅。 ⒎ ?喻紛亂:麻亂。麻沸。 ⒏ |
麻皮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麻皮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