龍燭
- 拼音lóng zhú
- 注音ㄌㄨㄥˊ ㄓㄨˊ
- 繁體龍燭
- 詞性暫無(wú)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(wú)組合信息
詞語(yǔ)解釋
龍燭[ lóng zhú ]
⒈ ?燭龍神所銜之燭。
⒉ ?指太陽(yáng)。
⒊ ?以龍為飾之燭。
引證解釋
⒈ ?燭龍 神所銜之燭。參見“燭龍”。
引三國(guó) 魏 曹植 《芙蓉賦》:“焜焜韡韡,爛若龍燭?!?br />《文選·左思<吳都賦>》:“西蜀 之於 東吳,小大之相絶也,亦猶棘林螢燿而與夫樳木龍燭也?!?br />劉逵 注:“《山海經(jīng)》曰:‘ 鐘山 之神,名曰 燭龍,視為晝,暝為夜。’”
⒉ ?指太陽(yáng)。
引唐 紇干俞 《登天壇山望海日初出賦》:“照燭兮驪珠潛吐,曭朗兮龍燭忽生。”
⒊ ?以龍為飾之燭。
引唐 劉禹錫 《觀舞柘枝》詩(shī)之一:“神飊獵紅蕖,龍燭然金枝。”
南唐 李煜 逸句:“烏照始潛輝,龍燭便爭(zhēng)秉?!?br />宋 吳幵 《優(yōu)古堂詩(shī)話》:“《西清詩(shī)話》謂 蔡元 長(zhǎng)春帖子‘龍燭影中猶是臘,鳳簫聲里已吹春’,薦紳類能傳誦,以為 蔣潁叔 作,非也。予以為此一聯(lián)全是 方干 《除夜》詩(shī):‘寒燈短燄方燒臘,畫角聲殘已報(bào)春?!?/span>
龍燭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燭 | zhú | 火 | 10畫 | 基本字義 燭(燭) zhú(ㄓㄨˊ) ⒈ ?用線繩或葦子做中心,周圍包上蠟油,點(diǎn)著取亮的東西(古代亦稱“火炬”):蠟燭?;T。燭光。燭淚。燭臺(tái)。風(fēng)燭殘年。 ⒉ ?洞悉:洞燭其奸。 ⒊ ?燈泡瓦特?cái)?shù)的俗稱:十五燭的燈泡。 異體字 燭 爞 曯 爥 漢英互譯 candle、illuminate、light up、watt 造字法 形聲:從火、蜀聲 English candle, taper; shine, illuminate |
龍 | lóng | 龍 | 5畫 | 基本字義 龍(龍) lóng(ㄌㄨㄥˊ) ⒈ ?傳說(shuō)中的一種長(zhǎng)形、有鱗、有角的神異動(dòng)物,能走,能飛,能游泳,能興云作雨:龍舟。龍燈。龍宮。龍駒(駿馬,喻才華出眾的少年)。畫龍點(diǎn)睛。龍?bào)椿⒕帷?⒉ ?古生物學(xué)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蟲:恐龍。 ⒊ ?封建時(shí)代用作皇帝的象征,或稱關(guān)于皇帝的東西:龍顏。龍?bào)w。龍袍。 ⒋ ?姓。 異體字 龍 竜 龒 ? ? 漢英互譯 dragon、imperial 造字法 原為形聲 English dragon; symbolic of emperor |
龍燭的近義詞
- 暫無(wú)近義詞信息
龍燭的反義詞
- 暫無(wú)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