楚纊
- 拼音chǔ kuàng
- 注音ㄔㄨˇ ㄎㄨㄤˋ
- 繁體楚纊
- 詞性暫無(wú)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(wú)組合信息
詞語(yǔ)解釋
楚纊[ chǔ kuàng ]
⒈ ?楚地的絲綿?!蹲髠鳌ば辍罚骸岸?,楚子伐蕭……申公巫臣曰:'師人多寒。'王巡三軍,拊而勉之,三軍之士皆如挾纊。遂傅于蕭?!焙笠蛞浴俺k”指君上的賜與,有被德感恩之意。
引證解釋
⒈ ?楚 地的絲綿。
引《左傳·宣公十二年》:“冬, 楚子 伐 蕭 …… 申公巫臣 曰:‘師人多寒。’王巡三軍,拊而勉之,三軍之士皆如挾纊。遂傅於 蕭。”
后因以“楚纊”指君上的賜與,有被德感恩之意。 南朝 宋 謝莊 《謝賜貂裘表》:“臣聞嚬笑不妄, 韓 裳勿假;績(jī)以昭庸, 楚 纊爰逮。”
南朝 梁 江淹 《蕭驃騎謝被侍中慰勞表》:“楚 纊 越 醪,方茲慚潤(rùn)。”
楚纊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纊 | kuàng | 纟 | 6畫 | 基本字義 纊(纊) kuàng(ㄎㄨㄤˋ) ⒈ ?絮衣服的新絲綿。 異體字 纊 絋 造字法 形聲:從纟、廣聲 English cotton; silk |
楚 | chǔ | 木 | 13畫 | 基本字義 楚 chǔ(ㄔㄨˇ) ⒈ ?落葉灌木,鮮葉可入藥。枝干堅(jiān)勁,可以做杖。亦稱“牡荊”。 ⒉ ?古代的刑杖,或?qū)W校撲責(zé)學(xué)生的小杖:捶楚。夏楚。楚掠(拷打)。楚撻(拷打)。 ⒊ ?中國(guó)春秋時(shí)國(guó)名:楚天(楚地的天空。因楚在南方,亦泛指南方天空)。楚聲。楚歌(楚人之歌)。楚狂。楚腰(泛稱女子的細(xì)腰)。楚辭。四面楚歌。楚材晉用(指使用他國(guó)人才,或指人才外流)。 ⒋ ?指中國(guó)湖北省和湖南省,特指湖北省:楚劇。 ⒌ ?痛苦:苦楚 |
楚纊的近義詞
- 暫無(wú)近義詞信息
楚纊的反義詞
- 暫無(wú)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