徽識
- 拼音huī shí
- 注音ㄏㄨㄟ ㄕˊ
- 繁體徽識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徽識[ huī shí ]
⒈ ?古代朝廷或軍中用以識別的標志,形似小旌旗。
⒉ ?泛指標志。
引證解釋
⒈ ?古代朝廷或軍中用以識別的標志,形似小旌旗。 《周禮·春官·司?!贰八境U凭牌熘锩?,各有屬以待國事” 漢 鄭玄 注:“屬謂徽識也。
引《大傳》謂之徽號。今城門僕射所被及亭長著絳衣,皆其舊象。”
賈公彥 疏:“‘屬謂徽識也’者,謂在朝在軍所用小旌,故以屬言之?!?br />《左傳·昭公二十一年》“揚徽者” 唐 孔穎達 疏:“徽識,制如旌旗,書其所任之官與姓名於上,被之於背,以備其死,知是誰之尸也?!?/span>
⒉ ?泛指標志。
引蘇曼殊 《遯跡記》:“惡獸女體,頭上插花,以為徽識。”
郭沫若 《十年建國增徽識·北京站》詩:“十年建國增徽識,七月工程樹典型。”
徽識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識 | shí zhì | 讠 | 7畫 | 基本字義 識(識) shí(ㄕˊ) ⒈ ?知道,認得,能辨別:識辨。識破。識相( xiàng )。識途老馬。 ⒉ ?所知道的道理:知識。常識。 ⒊ ?辨別是非的能力:見識。遠見卓識。 其他字義 識(識) zhì(ㄓˋ) ⒈ ?記?。翰┞剰娮R。 ⒉ ?標志,記號。 異體字 識 造字法 形聲:從讠、聲 |
徽 | huī | 彳 | 17畫 | 基本字義 徽 huī(ㄏㄨㄟ) ⒈ ?標志,符號:國徽。?;铡C被?。徽章。徽記?;諑茫?zhì )。 ⒉ ?美好的:徽號。 ⒊ ?〔徽州〕舊地名,在今中國安徽省歙縣。簡稱“徽”,如“徽墨”。 ⒋ ?系琴弦的繩,后用做撫琴標記的名稱,古琴全弦共十三徽。 異體字 ? 幑 漢英互譯 badge、emblem、insignia 造字法 形聲 English a badge, insignia |
徽識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徽識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