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皥
- 拼音tài hào
- 注音ㄊㄞˋ ㄏㄠˋ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太皥[ tài hào ]
⒈ ?亦作“太皞”。亦作“太曎”。
⒉ ?傳說中的古帝名,即伏羲氏。
⒊ ?秦漢陰陽家以五帝配四時五方,認(rèn)為太皞以木德王天下,故配東方,為司春之神。
⒋ ?天空。
引證解釋
⒈ ?亦作“太皞”。亦作“太曎”。
⒉ ?傳說中的古帝名,即 伏羲氏。
引《荀子·正論》:“自 太皞、燧人 莫不有也?!?br />楊倞 注:“太皞,伏羲 也。 燧人,太皞 前帝王?!?br />漢 王符 《潛夫論·五德志》:“或皇馮依,或繼體育。 太曎 以前尚矣!”
汪繼培 箋:“‘曎’與‘皥’同。隸書從‘皋’之字多作‘睪’。”
唐 司馬貞 補(bǔ)《史記·三皇本紀(jì)》:“太皥庖 犧氏,風(fēng) 姓,代 燧人氏 繼天而王?!?br />羅惇曧 《文學(xué)源流》:“況 倉頡 以前,文字未立, 太皞 之世,未見椎輪?!?/span>
⒊ ?秦 漢 陰陽家以五帝配四時五方,認(rèn)為 太皞 以木德王天下,故配東方,為司春之神。
引《禮記·月令》:“﹝孟春之月﹞其帝 太皥?!?br />《呂氏春秋·孟春》:“﹝孟春之月﹞其日甲乙,其帝 太皥。”
高誘 注:“太皥,伏羲氏,以木德王天下之號。死,祀於東方,為木德之帝?!?br />《淮南子·天文訓(xùn)》:“東方木也,其帝 太皥,其佐 句茫,執(zhí)規(guī)而治春?!?br />前蜀 韋莊 《放榜日作》詩:“鄒陽 暖艷催花發(fā), 太皞 春光簇馬歸。”
金 董解元 《西廂記諸宮調(diào)》卷一:“太皞 司春,春工著意,和氣生 暘谷?!?/span>
⒋ ?天空。
引明 許自昌 《水滸記·聚義》:“劍鋒輝太皥,旗焰拂蚩尤。”
太皥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太 | tài | 大 | 4畫 | 基本字義 太 tài(ㄊㄞˋ) ⒈ ?過于:太長。 ⒉ ?極端,最:太甚。太平。 ⒊ ?高,大:太空。太學(xué)。 ⒋ ?很:不太好。 ⒌ ?身分最高或輩分更高的:太老伯。太夫人(舊時尊稱別人的母親)。 異體字 大 夳 泰 冭 漢英互譯 extremely、over、the most、very、too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very, too, much; big; extreme |
皥 | hào | 白 | 17畫 | 基本字義 皥 hào(ㄏㄠˋ) ⒈ ?古同“皞”。 異體字 皞 English bright, brilliant |
太皥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太皥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