苞蘆
- 拼音bāo lú
- 注音ㄅㄠ ㄌㄨˊ
- 繁體苞蘆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苞蘆[ bāo lú ]
⒈ ?蘆筍。
引證解釋
⒈ ?蘆筍。
引唐 杜甫 《槐葉冷淘》詩:“碧鮮俱照筯,香飯兼苞蘆。”
仇兆鰲 注引 蔡夢弼 曰:“苞蘆,蘆筍也。”
方之 《楊婦道》:“看來,是誰偷了別人的苞蘆,半路撞見了人,便張張皇皇把苞蘆塞到這兒來了?!?/span>
苞蘆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蘆 | lú | 艸 | 7畫 | 基本字義 蘆 lú(ㄌㄨˊ) ⒈ ?〔蘆葦〕多年生草本植物,多生于水邊,莖中空,莖可編席,亦可造紙。簡稱“蘆”,如“蘆花”、“蘆根”、“蘆笛”、“蘆席”、“蘆蕩”;亦簡稱“葦”,如“蘆叢”、“蘆塘”、“蘆箔”、“蘆蕩”。 ⒉ ?姓。 異體字 蘆 造字法 形聲 English rushes, reeds |
苞 | bāo | 艸 | 8畫 | 基本字義 苞 bāo(ㄅㄠ) ⒈ ?花托下面像葉的小片:花苞。苞片。含苞待放。 ⒉ ?茂盛:竹苞松茂。 異體字 包 藨 漢英互譯 bud 造字法 形聲:從艸、包聲 English a variety of rush; firm, enduring; to burst forth |
苞蘆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苞蘆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