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聲
- 拼音dì sān shēng
- 注音ㄉ一ˋ ㄙㄢ ㄕㄥ
- 繁體第三聲
- 詞性名詞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第三聲[ dì sān shēng ]
⒈ ?北魏酈道元《水經(jīng)注·江水二》:“每至晴初霜旦,林寒澗肅,常有高猿長嘯,屬引凄異,空谷傳響,哀轉(zhuǎn)久絶,故漁者歌曰:'巴東三峽巫峽長,猿鳴三聲淚沾裳。'”因以“第三聲”指令人凄切的猿鳴聲。
⒉ ?指普通話陰平、陽平、上、去四類字調(diào)中的上聲。如“板”“此”“鬼”“也”等字調(diào)為第三聲。
引證解釋
⒈ ?因以“第三聲”指令人凄切的猿鳴聲。
引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江水二》:“每至晴初霜旦,林寒澗肅,常有高猿長嘯,屬引凄異,空谷傳響,哀轉(zhuǎn)久絶,故漁者歌曰:‘ 巴 東 三峽 巫峽 長,猿鳴三聲淚沾裳。’”
唐 戴叔倫 《和崔法曹建溪聞猿》:“聞道 建溪 腸欲斷,的知斷著第三聲。”
唐 李端 《送客賦得巴江夜猿》:“楚 人皆掩淚,聞到第三聲?!?/span>
⒉ ?指普通話陰平、陽平、上、去四類字調(diào)中的上聲。如“板”“此”“鬼”“也”等字調(diào)為第三聲。
第三聲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聲 | shēng | 士 | 7畫 | 基本字義 聲(聲) shēng(ㄕㄥ) ⒈ ?物體振動時所產(chǎn)生的能引起聽覺的波:聲音。聲帶。 ⒉ ?消息,音訊:聲息。不通聲氣。 ⒊ ?說出來讓人知道,揚言,宣稱:聲明。聲辯(公開辯白)。聲淚俱下。聲嘶力竭。 ⒋ ?名譽:名聲。 ⒌ ?音樂歌舞:聲伎(女樂,古代的歌姬舞女)。聲色。 異體字 磬 聲 漢英互譯 make a sound、reputation、sound、tone、voice 造字法 形聲:從耳、聲殳聲 English sound, voice, noise; tone; music |
三 | sān | 一 | 3畫 | 基本字義 三 sān(ㄙㄢ) ⒈ ?數(shù)名,二加一(在鈔票和單據(jù)上常用大寫“叁”代):三維空間。三部曲。三國(中國朝代名)。 ⒉ ?表示多次或多數(shù):三思而行。三緘其口。 異體字 叁 參 弎 漢英互譯 three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hree |
第 | dì | 竹 | 11畫 | 基本字義 第 dì(ㄉ一ˋ) ⒈ ?次序:第一。次第。等第。 ⒉ ?科舉考試及格的等次:科第。及第。落第。 ⒊ ?封建社會官僚貴族的大宅子:宅第。府第。門第。進士第。 ⒋ ?但:運動有益于健康,第不宜過于劇烈。 ⒌ ?姓。 異體字 弟 苐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sequence, number; grade, degree |
第三聲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第三聲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