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楚
- 拼音sān chǔ
- 注音ㄙㄢ ㄔㄨˇ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三楚[ sān chǔ ]
⒈ ?戰(zhàn)國楚地疆域廣闊,秦漢時分為西楚、東楚、南楚,合稱三楚?!妒酚洝へ浿沉袀鳌芬?a href='http://sky-sms.cn/huaibei/' target='_blank'>淮北、沛、陳、汝南、南郡為西楚;彭城以東,東海、吳、廣陵為東楚;衡山、九江、江南、豫章、長沙為南楚?!稘h書·高帝紀(jì)上》“羽自立為西楚霸王”顏師古注引孟康《音義》,以江陵(即南郡)為南楚,吳為東楚,彭城為西楚。二說不同。后人詩文中多以泛指長江中游以南,今湖南湖北一帶地區(qū)。
⒉ ?五代時,馬殷據(jù)長沙,周行逢據(jù)武陵,高季興據(jù)江陵,都在古楚地,亦稱三楚。見宋周羽翀《三楚新錄》。
引證解釋
⒈ ?戰(zhàn)國 楚 地疆域廣闊, 秦 漢 時分為 西楚、東楚、南楚,合稱 三楚?!妒酚洝へ浿沉袀鳌芬?淮北、沛、陳、汝南、南郡 為 西楚 ; 彭城 以東, 東海、吳、廣陵 為 東楚 ; 衡山、九江、江南、豫章、長沙 為 南楚。《漢書·高帝紀(jì)上》“羽 自立為 西楚 霸王” 顏師古 注引 孟康 《音義》,以 江陵 (即 南郡 )為 南楚,吳 為 東楚,彭城 為 西楚。二說不同。后人詩文中多以泛指 長江 中游以南,今 湖南 湖北 一帶地區(qū)。按, 劉道一,湖南 湘潭 人。
引唐 李商隱 《過鄭廣文舊居》詩:“宋玉 平生恨有餘,遠(yuǎn)循 三楚 吊 三閭?!?br />宋 張世南 《游宦紀(jì)聞》卷八:“劉郎 豪氣今何在,應(yīng)是 九疑 三楚?!?br />孫中山 《挽劉道一》詩:“半壁東南 三楚 雄, 劉郎 死去霸圖空?!?/span>
⒉ ?五代 時, 馬殷 據(jù) 長沙,周行逢 據(jù) 武陵,高季興 據(jù) 江陵,都在古 楚 地,亦稱 三楚。見 宋 周羽翀 《三楚新錄》。
國語辭典
三楚[ sān chǔ ]
⒈ ?地名。戰(zhàn)國楚地疆域遼闊,秦、漢時分為西楚、東楚、南楚,合稱為「三楚」。其說有二:(1)? 淮北、沛、陳、汝南、南郡,稱為「西楚」;彭城以東,東海、吳、廣陵,稱為「東楚」;衡山、九江、江南、豫章、長沙,稱為「南楚」。見。
引《史記·卷一二九·貨殖傳》。(2)? 南楚、東楚、西楚分別指江陵、吳、彭城?!稘h書·卷一·高帝紀(jì)上》·顏師古注引孟康曰:「舊名江陵為南楚,吳為東楚,彭城為西楚?!购蠖嘤靡苑褐赶妗⒍跻粠?。《文選·阮籍·詠懷詩一七首之一七》:「三楚多秀士,朝云進(jìn)荒淫?!?/span>
三楚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三 | sān | 一 | 3畫 | 基本字義 三 sān(ㄙㄢ) ⒈ ?數(shù)名,二加一(在鈔票和單據(jù)上常用大寫“叁”代):三維空間。三部曲。三國(中國朝代名)。 ⒉ ?表示多次或多數(shù):三思而行。三緘其口。 異體字 叁 參 弎 漢英互譯 three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hree |
楚 | chǔ | 木 | 13畫 | 基本字義 楚 chǔ(ㄔㄨˇ) ⒈ ?落葉灌木,鮮葉可入藥。枝干堅勁,可以做杖。亦稱“牡荊”。 ⒉ ?古代的刑杖,或?qū)W校撲責(zé)學(xué)生的小杖:捶楚。夏楚。楚掠(拷打)。楚撻(拷打)。 ⒊ ?中國春秋時國名:楚天(楚地的天空。因楚在南方,亦泛指南方天空)。楚聲。楚歌(楚人之歌)。楚狂。楚腰(泛稱女子的細(xì)腰)。楚辭。四面楚歌。楚材晉用(指使用他國人才,或指人才外流)。 ⒋ ?指中國湖北省和湖南省,特指湖北?。撼 ?⒌ ?痛苦:苦楚 |
三楚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三楚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