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刻
- 拼音sān kè
- 注音ㄙㄢ ㄎㄜˋ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三刻[ sān kè ]
⒈ ?古代分一晝夜為百刻,三刻相當(dāng)于今時(shí)四十三分。
引證解釋
⒈ ?古代分一晝夜為百刻,三刻相當(dāng)于今時(shí)四十三分。
引漢 衛(wèi)宏 《漢舊儀》:“立夏立秋晝六十二刻,夏至?xí)兞蹇?。夜漏不盡五刻,擊五鼓;夜漏不盡三刻,擊三鼓?!?br />《文選·陸倕<新刻漏銘>》“自天觀象,昏旦之刻未分” 李善 注引《五經(jīng)要義》:“昏,闇也。旦,明也。日入后漏三刻為昏,日出前漏三刻為明?!?br />《南史·到沆傳》:“命羣臣賦詩,獨(dú)詔 沆 為二百字,三刻便成, 沆 於坐立奏,其文甚美?!?/span>
三刻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三 | sān | 一 | 3畫 | 基本字義 三 sān(ㄙㄢ) ⒈ ?數(shù)名,二加一(在鈔票和單據(jù)上常用大寫“叁”代):三維空間。三部曲。三國(中國朝代名)。 ⒉ ?表示多次或多數(shù):三思而行。三緘其口。 異體字 叁 參 弎 漢英互譯 three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hree |
刻 | kè | 刂 | 8畫 | 基本字義 刻 kè(ㄎㄜˋ) ⒈ ?雕,用刀子挖:刻本(雕版印成的書本)??淌???套?。刻板??讨矍髣?。 ⒉ ?古代用漏壺記時(shí),一晝夜共一百刻。今用鐘表計(jì)時(shí),一刻等于十五分鐘:五點(diǎn)一刻。 ⒊ ?時(shí)間:此刻。即刻。頃刻(極短時(shí)間)。時(shí)刻??滩蝗菥彙?⒋ ?形容程度極深:深刻。刻意??坦牵ǜ惺苌钋腥牍牵?。刻苦。 ⒌ ?不厚道:刻毒??瘫 <饪?。苛刻。 ⒍ ?同“克”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character、chisel 造字法 形聲:從刂、亥聲 English carve, |
三刻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三刻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