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配
- 拼音sì pèi
- 注音ㄙˋ ㄆㄟˋ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四配[ sì pèi ]
⒈ ?指顏淵、子思、曾參、孟軻。舊時(shí)以此四人配祀孔子廟。顏淵、子思居?xùn)|,曾參、孟軻居西,通稱四配。其始配之年:顏淵為三國魏齊王正始二年(見《三國志·魏志·三少帝紀(jì)》),曾參為唐睿宗太極元年(見《新唐書·禮樂志五》),孟軻為宋神宗元豐七年(見《宋史·神宗紀(jì)三》),子思為宋度宗咸淳三年(見《宋史·度宗紀(jì)》)。
⒉ ?明袁宏道戲稱孔子為飲宗,祀為酒圣,以阮籍、陶潛、王績、邵雍為配祀。其《觴政·八之祭》云:“凡飲必祭所始,禮也。今祀宣父為酒圣。夫無量不及亂,觴之祖也,是為飲宗。四配曰:阮嗣宗、陶彭澤、王無功、邵堯夫。”
引證解釋
⒈ ?指 顏淵、子思、曾參、孟軻。舊時(shí)以此四人配祀 孔子 廟。 顏淵、子思 居?xùn)|, 曾參、孟軻 居西,通稱四配。其始配之年:顏淵 為 三國 魏 齊王 正始 二年(見《三國志·魏志·三少帝紀(jì)》), 曾參 為 唐睿宗 太極 元年(見《新唐書·禮樂志五》), 孟軻 為 宋神宗 元豐 七年(見《宋史·神宗紀(jì)三》), 子思 為 宋度宗 咸淳 三年(見《宋史·度宗紀(jì)》)。
⒉ ?明 袁宏道 戲稱 孔子 為飲宗,祀為酒圣,以 阮籍、陶潛、王績、邵雍 為配祀。
四配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四 | sì | 囗 | 5畫 | 基本字義 四 sì(ㄙˋ) ⒈ ?數(shù)名,三加一(在鈔票和單據(jù)上常用大寫“肆”代):四方。四邊。四序(即“四季”)。四體(a.指人的四肢;b.指楷、草、隸、篆四種字體)。四庫(古籍經(jīng)、史、子、集四部的代稱。亦稱“四部”)。四君子(中國畫中對梅、蘭、竹、菊四種花卉題材的總稱)。 ⒉ ?中國古代樂譜的記音符號(hào),相當(dāng)于簡譜中的低音“6”。 異體字 亖 肆 漢英互譯 four 造字法 會(huì)意 English four |
配 | pèi | 酉 | 10畫 | 基本字義 配 pèi(ㄆㄟˋ) ⒈ ?兩性結(jié)合:配偶。配種( zhǒng )。 ⒉ ?相互分工合作:配合。配器。 ⒊ ?用適當(dāng)?shù)臉?biāo)準(zhǔn)加以調(diào)和:配料。配制。配伍。配藥。配色。配餐。 ⒋ ?有計(jì)劃地分派、安排:配備。配置。配給( jǐ )。分配。搭配。 ⒌ ?把缺少的補(bǔ)足:配套。配樂( yuè )。裝配。 ⒍ ?襯托,陪襯:配搭。配角兒( jué )。配殿。紅花配綠葉。 ⒎ ?夠得上:配得上。 ⒏ ?古代把罪人遣放到邊遠(yuǎn)地區(qū)充軍:配軍。發(fā)配。刺配。 漢英互譯 be |
四配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四配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