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阿
- 拼音tài ē
- 注音ㄊㄞˋ ㄜ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太阿[ tài ē ]
⒈ ?古寶劍名。相傳為春秋時(shí)歐冶子、干將所鑄。
⒉ ?指商伊尹。因其輔太甲為阿衡,故稱。
⒊ ?喻權(quán)柄。
引證解釋
⒈ ?古寶劍名。相傳為 春秋 時(shí) 歐冶子、干將 所鑄。
引《戰(zhàn)國策·韓策一》:“韓 卒之劍戟……龍淵、太阿,皆陸斷馬牛,水擊鵠雁,當(dāng)敵即斬堅(jiān)?!?br />《文選·李斯<上書秦始皇>》:“垂明月之珠,服太阿之劍。”
李善 注:“《越絶書》曰:楚王 召 歐冶子、干將 作鐵劒二枚,二曰太阿?!?br />唐 盧照鄰 《五悲》:“何異夫操太阿以烹小鮮?!?br />明 沉采 《千金記·會宴》:“太阿初出匣,光射斗牛寒?!?/span>
⒉ ?指 商 伊尹。因其輔 太甲 為阿衡,故稱。 漢 王莽 以 甄豐 為太阿右拂,即取 伊尹 事。見《漢書·王莽傳中》。
引《文選·潘岳<楊荊州誄>》:“周 賴 尚父,殷 憑太阿。”
李善 注:“太阿,阿衡,謂 伊尹 也。”
⒊ ?喻權(quán)柄。
引《明史·閹黨傳序》:“兇豎乘其沸潰,盜弄太阿。”
清 黃遵憲 《紀(jì)事》詩:“太阿一到手,其效可計(jì)日?!?/span>
國語辭典
太阿[ tài ē ]
⒈ ?吳國干將所鑄的寶劍。秦·李斯〈諫逐客書〉:「今陛下致昆山之玉,有隨和之寶,垂明月之珠,服太阿之劍,乘纖離之馬,建翠鳳之旗,樹靈鼉之鼓。」也作「泰阿」。
引《史記·卷六九·蘇秦傳》:「韓卒之劍戟皆出于冥山,棠谿,墨陽,合賻,鄧師,宛馮,龍淵,太阿,皆陸斷牛馬?!?/span>
太阿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太 | tài | 大 | 4畫 | 基本字義 太 tài(ㄊㄞˋ) ⒈ ?過于:太長。 ⒉ ?極端,最:太甚。太平。 ⒊ ?高,大:太空。太學(xué)。 ⒋ ?很:不太好。 ⒌ ?身分最高或輩分更高的:太老伯。太夫人(舊時(shí)尊稱別人的母親)。 異體字 大 夳 泰 冭 漢英互譯 extremely、over、the most、very、too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very, too, much; big; extreme |
阿 | ā ē | 阝 | 7畫 | 基本字義 阿 ?。è冢?⒈ ?加在稱呼上的詞頭:阿大。阿爺。阿爹。阿羅漢。阿毛。阿婆。阿弟。阿姊。 其他字義 阿 ē(ㄜ) ⒈ ?迎合,偏袒:阿附。阿其所好。阿諛逢迎。 ⒉ ?凹曲處:山阿。 造字法 形聲:從阝、可聲 |
太阿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太阿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