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宰
- 拼音tài zǎi
- 注音ㄊㄞˋ ㄗㄞˇ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太宰[ tài zǎi ]
⒈ ?相傳殷置太宰。周稱冢宰,為天官之長,掌建邦之六典,以佐王治邦國。春秋列國亦多置太宰之官,職權(quán)不盡相同。秦、漢、魏皆不置。晉以避司馬師諱,置太宰以代太師。北周文帝依《周禮》建六官,置天官大冢宰卿一人。隋唐均無此官。宋崇寧間,改左仆射為太宰、右仆射為少宰,靖康末復(fù)故。參閱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》、《宋書·百官志上》·《通典·職官二》、《文獻通考·職官二》。
⒉ ?三代掌饌之官。
⒊ ?明清時一般稱吏部尚書為太宰。
引證解釋
⒈ ?相傳 殷 置太宰。 周 稱冢宰,為天官之長,掌建邦之六典,以佐王治邦國。 春秋 列國亦多置太宰之官,職權(quán)不盡相同。 秦、漢、魏 皆不置。 晉 以避 司馬師 諱,置太宰以代太師。 北周 文帝 依《周禮》建六官,置天官大冢宰卿一人。 隋 唐 均無此官。 宋 崇寧 間,改左仆射為太宰、右仆射為少宰, 靖康 末復(fù)故。參閱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》、《宋書·百官志上》·《通典·職官二》、《文獻通考·職官二》。
⒉ ?三代掌饌之官。
引《大戴禮記·保傅》:“青史氏之記曰:‘古者胎教……太宰持斗而御戶右?!?br />盧辯 注:“太宰,膳夫也,冢宰之屬?!?/span>
⒊ ?明 清 時一般稱吏部尚書為太宰。
引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·吏部一·司農(nóng)署銓》:“太宰 孫富平 去位,以戶部尚書 楊本菴 俊民 署吏部事?!?/span>
國語辭典
太宰[ tài zǎi ]
⒈ ?職官名:(1)? 周制,統(tǒng)理百官之長。秦、漢不置。晉改太師為太宰。南北朝時,廢置不一。隋后無此官,至宋徽宗時改尚書左仆射為太宰,不久即廢。明、清則通稱吏部尚書為「太宰」。(2)? 掌管飲食的官吏。
引《大戴禮記·保傅》:「青史氏之記曰:『……太宰持升而御戶右。』」
北周·盧辯·注:「太宰,膳夫也?!?br />《漢書·卷一九·百官公卿表上》:「又諸廟寢園食官令長丞,有廱太宰、太祝令丞,五畤各一尉。」
唐·顏師古·注:「太宰即是具食之官?!?/span>
太宰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宰 | zǎi | 宀 | 10畫 | 基本字義 宰 zǎi(ㄗㄞˇ) ⒈ ?殺牲畜:宰殺。屠宰。宰牲節(jié)(亦稱“古爾邦節(jié)”、“犧牲節(jié)”)。 ⒉ ?借指商販用狡詐的手段使顧客在經(jīng)濟上受到損害(有的地區(qū)稱“斬”)。 ⒊ ?古代官名:宰相( xiàng )。宰輔。太宰。宰官。 ⒋ ?主管、主持:主宰。宰制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butcher、govern、slaughter 相關(guān)字詞 殺 造字法 會意:從宀、從辛 English to slaughter; to rule |
太 | tài | 大 | 4畫 | 基本字義 太 tài(ㄊㄞˋ) ⒈ ?過于:太長。 ⒉ ?極端,最:太甚。太平。 ⒊ ?高,大:太空。太學(xué)。 ⒋ ?很:不太好。 ⒌ ?身分最高或輩分更高的:太老伯。太夫人(舊時尊稱別人的母親)。 異體字 大 夳 泰 冭 漢英互譯 extremely、over、the most、very、too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very, too, much; big; extreme |
太宰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太宰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