苧麻
- 拼音zhù má
- 注音ㄓㄨˋ ㄇㄚˊ
- 繁體苧麻
- 詞性名詞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苧麻[ zhù má ]
⒈ ?亞洲東部苧麻屬的一種高大的多年生草本植物,有深綠色的相當(dāng)厚的寬葉子,下面灰白色有絨毛。商業(yè)上用它的纖維,在中國、日本、菲律賓以及美國南部廣泛栽培植物。
例大葉苧麻。
英ramie; ramee;
引證解釋
⒈ ?多年生草本植物。屬蕁麻科。莖直,莖皮纖維堅韌有光澤,可作編結(jié)、紡織、造紙的原料。根可入藥。
引明 宋應(yīng)星 《天工開物·夏服》:“凡苧麻無土不生。其種植有撒子、分頭兩法,色有青黃兩樣。每歲有兩刈者,有三刈者,績?yōu)楫?dāng)暑衣裳帷帳?!?/span>
國語辭典
苧麻[ zhù má ]
⒈ ?植物名。蕁麻科苧麻屬,多年生草本。高約一公尺,木質(zhì)。葉呈卵形而尖,有鋸齒,內(nèi)生白毛,具長葉柄。夏秋間開小花,雌雄同株。莖的皮部可采纖維以供織布。根、葉則可供藥用。
苧麻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苧 | zhù | 艸 | 7畫 | 基本字義 苧 zhù(ㄓㄨˋ) ⒈ ?〔苧麻〕a.多年生草本植物,莖皮含纖維質(zhì)很多,是紡織工業(yè)的重要原料;b.這種植物的莖皮纖維。 English china grass, ramie |
麻 | má | 麻 | 11畫 | 基本字義 麻 má(ㄇㄚˊ) ⒈ ?草本植物,種類很多,有“大麻”、“苧麻”、“苘麻”、“亞麻”等。莖皮纖維通常亦稱“麻”,可制繩索、織布:麻布。麻衣。麻袋。麻繩。麻紡。 ⒉ ?指“芝麻”:麻醬。麻油。 ⒊ ?像腿、臂被壓后的那種不舒服的感覺:腳麻了。 ⒋ ?感覺不靈,或喪失感覺,引申為思想不敏銳:麻痹。麻醉。麻木不仁。 ⒌ ?面部痘瘢,引申指物體表面粗糙:麻子。 ⒍ ?帶細碎斑點的:麻雀。麻蠅。 ⒎ ?喻紛亂:麻亂。麻沸。 ⒏ |
苧麻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苧麻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