譯文注釋
譯文
天空將降瑞雪,湖面上陰云密布;層疊的樓臺與青山,隱隱約約,若有若無。
我漫步山中,溪水清清,直見水底的石塊,游魚來往,歷歷可數(shù);幽深的樹林沒個人跡,只聽到鳥兒喧鬧相呼。
今天是臘日,我不在家陪著妻子兒女,說是去尋訪僧人,其實也為的是自樂自娛。
僧人的禪房坐落何處?喏,就在那寶云山前,小道狹窄,彎彎曲曲。
孤山獨自聳立,有誰肯在這里結(jié)廬?只有僧人,道行深厚,與山相傍護。
到了,那紙窗,那竹屋,幽深而又暖和,惠勤與惠思,裹著僧衣,正在蒲團上打坐。
天寒路遠(yuǎn),仆夫催著回家,告別時,還未到黃昏日暮。
出山回望山中景色,樹木都籠罩著煙云,一片模糊;有一只野鶻,在佛塔上空盤旋回互。
這次出游雖然淡薄,但我心中充溢著快樂?;氐郊抑校袼蓟秀?,真像是剛從夢中醒來,那山中狀況還歷歷在目。
我急忙提筆寫下了這首詩歌,恐怕稍有延遲,那清麗的景色便從腦海中消失,再也難以描摹。
注釋
⑴臘日:說法不一,有的說是十二月一日,有的說是十二月八日。孤山:在杭州西湖?;萸?、惠思:均為余杭人,善詩。
⑵明滅:依稀模糊,似有若無。忽隱忽現(xiàn)。形容樓臺山巒。
⑶鳥相呼:一作“鳥自呼”,言鳥相和而鳴,如自呼名字。
⑷名:名義上。道人:有道之人,此指和尚。
⑸寶云山:在西湖北面,有寶云寺。
⑹團蒲(pú):即蒲團,和尚坐禪的用具。
⑺晡(bū):申時,黃昏之前。
⑻云木合,云和樹迷蒙成為一片。
⑼野鶻:屬鷙鳥類,飛翔迅疾。浮圖:佛塔。
⑽怳(huǎng),恍惚。遽遽(jù):驚動貌。
⑾亡逋(bū):逃亡者。
創(chuàng)作背景
熙寧四年(1071年)蘇軾上書談?wù)撔路ǖ谋撞?。王安石很憤怒,讓御史謝景在皇帝跟前說蘇軾的過失。蘇軾于是請求出京任職,被派往杭州任通判。同年十二月,蘇軾游孤山訪惠勤惠思后作此詩。

蘇軾(1037-1101),北宋文學(xué)家、書畫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號東坡居士。漢族,四川人,葬于潁昌(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學(xué)識淵博,天資極高,詩文書畫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暢達(dá),與歐陽修并稱歐蘇,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詩清新豪健,善用夸張、比喻,藝術(shù)表現(xiàn)獨具風(fēng)格,與黃庭堅并稱蘇黃;詞開豪放一派,對后世有巨大影響,與辛棄疾并稱蘇辛;書法擅長行書、楷書,能自創(chuàng)新意,用筆豐腴跌宕,有天真爛漫之趣,與黃庭堅、米芾、蔡襄并稱宋四家;畫學(xué)文同,論畫主張神似,提倡“士人畫”。著有《蘇東坡全集》和《東坡樂府》等。
詩詞推薦
-
月氣冥濛罩海棠,偶然沾醉繞回廊。似聞德祐編心史,頗訝希夷得睡方。
久閉亦嫌吾眼懶,獨居遂覺老懷長。此花只與春陰便,雨砌明朝有墜芳。
-
紫髯不見舊參軍,桓表旌門墨色新。云雨幾時同穴夢,冰霜百歲未亡身。
香奩有淚迷鸞影,錦瑟無聲落燕塵。萱草堂前今種柏,翰林留記寫精神。
-
豢鶴在囿,飛鶴在空??狰Q囿和本求類,云泥轉(zhuǎn)睇無由從。
毰毢躑躅若有恨,赤睛脩喙臨長風(fēng)。汝昔胡為觸羅網(wǎng),中宵警露揚清響。
老馬伏櫪千里心,汝豈有志瓊霄上。瓊霄之上白玉京,六翮安得如云輕。
衛(wèi)軒齷齪不足戀,鳳凰翔甸符休明。幸拋粒粟雞群去,自是仙標(biāo)信所征。
-
天險東南限此江,支分暨水北為陽。
孤山不動嬰潮怒,容艇飛來說路長。
檻外煙云如出沒,坐中頃刻變炎涼。
裴回頓覺塵纓絆,一曲滄浪酬月光。
-
開奩破殼喜新黃,此物移來所未嘗。
一手正宜深把酒,二螯已是飽經(jīng)霜。
橫行足使班寅懼,乾死能令瘧鬼亡。
畢竟爬沙能底事,只應(yīng)大嚼慰枯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