譯文注釋
譯文
定王臺建在洞庭湖之濱,位于古湘州地界上。定王臺雖然在歷經千年之后已經堙沒,但是遺跡尚存,那殘存的臺基,依然高聳百尺,令我想到定王臺的修建者西漢的劉發(fā)。想當年定王到此游玩時,一定是華蓋如云,旌旗招展,如虹霓當空;千乘萬騎前呼后擁,聲勢浩大;急管高歌之聲似乎直抵云霄。然而,屈指已幾度春秋,昔日的繁華盛地變成了一派衰敗蒼涼,盛衰無常,興廢兩茫茫。
登臺遠望,只見高大的樹木枝葉枯落,長江無止息地向東奔流。對此情景,想到國家的支離破碎,滿目瘡痍,而自己空懷一腔報國熱情卻無路請纓、壯志難酬,不由得發(fā)出了悲憤蒼涼的感慨:書生報國無門,空自白頭,而金兵猝然南下,侵占中原,猶如一夜北風生寒,導致萬里河山支離破碎、殘破不堪。京都淪陷,皇家陵闕黯然被埋沒在厚厚的云霧之中,令人愁恨不已。念及此,我耿耿于懷,悲憤難休,卻又無可奈何,只能徘徊往來在秋風寒霜中,夕陽將落,更增人恨愁。
注釋
水調歌頭:詞牌名,又名“元會曲”“凱歌”“臺城游”“水調歌”,雙調九十五字,上闋九句四平韻、下闋十句四平韻。
定王臺:在今湖南長沙市東,漢景帝之子定王劉發(fā)為望其母唐姬墓而筑,故名。
楚望:楚地的望郡。唐、宋時,州、郡、縣按地勢、人口及經濟狀況劃分為畿、赤、望、緊、上、中、下若干等級,形勝富庶的地區(qū)稱“望”。
湘州:東晉永嘉時初置,唐初改潭州,詞中指長沙。
?;焊叽蟮呐_基。
自西劉:始建于西漢劉發(fā)。
霓(ní)旌(jīng):旗幟如云霓,形容儀仗之盛。
依約:連綿不斷。
空白九分頭:徒然白首。詞中用陳與義《巴丘書事》“未必上流須魯肅,腐儒空白九分頭”,來表達作者請纓無路的悲憤。
一夜寒生關塞:比喻金人猝然南侵,攻破關塞。
云埋陵闕(què):皇宮與陵寢都埋沒在遠方的云霧中,詞中指宋都汴京淪于敵手。陵闕:帝王陵墓、京都城闕,均為存亡的象征。
耿(gěng)耿:不安的樣子。
徙(xǐ)倚(yǐ):走走停停。
創(chuàng)作背景
《水調歌頭·定王臺》大約作于詞人擔任善化(在今長沙市內)縣令期間。詞人在一個深秋時節(jié)登上定王臺覽勝,感慨頓生,并將不勝今昔之感升華為感時傷事的愛國之情,于是寫下了這首詞。

袁去華,字宣卿,江西奉新(一作豫章)人。生卒年均不詳,約宋高宗紹興末前后在世。紹興十五年(公元一一四五年)進士。改官知石首縣而卒。善為歌詞,嘗為張孝祥所稱。去華著有適齋類稿八卷,詞一卷,著有《適齋類稿》、《袁宣卿詞》、《文獻通考》傳于世。存詞90余首。
詩詞名句推薦
- 山不在高,有仙則名。水不在深,有龍則靈。
劉禹錫的詩集:出自《陋室銘》
- 日出江花紅勝火,春來江水綠如藍。
白居易的詩集:出自《憶江南·江南好》
- 遠上寒山石徑斜,白云生處有人家。
杜牧的詩集:出自《山行》
- 我寄愁心與明月,隨風直到夜郎西。
李白的詩集:出自《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》
- 春草明年綠,王孫歸不歸?
王維的詩集:出自《送別》
- 浮云游子意,落日故人情。
李白的詩集:出自《送友人》
- 正是江南好風景,落花時節(jié)又逢君。
杜甫的詩集:出自《江南逢李龜年》
- 沙上并禽池上暝。云破月來花弄影。
張先的詩集:出自《天仙子·水調數聲持酒聽》
- 長安一片月,萬戶搗衣聲。
李白的詩集:出自《子夜吳歌·秋歌》
- 春蠶到死絲方盡,蠟炬成灰淚始干。
李商隱的詩集:出自《無題·相見時難別亦難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