譯文注釋
譯文
宮妃滿懷離恨,忿然魂斷,化作一只衰蟬,年年都在庭院的綠蔭叢中哀嗚。它剛剛還在枝頭上嗚咽,不一會兒又飛到幽暗的密葉叢中嗚叫,一遍又一遍地將生死離別的愁緒向人深深傾訴。西窗外秋雨初歇,蟬兒驚動的聲音如玉佩在空中作響,又如玉箏調(diào)柱般美妙動聽。昔日的明鏡已經(jīng)昏暗,容貌已經(jīng)憔悴,可為何蟬翼還像從前那樣嬌美?
金銅仙人鉛淚如洗,去國辭鄉(xiāng),只可嘆她攜盤遠(yuǎn)去,不能再貯藏清露以供哀蟬了。秋蟬病弱的雙翼驚恐清秋的到來,那枯槁的形骸在世上已滄桑歷盡,還能承擔(dān)起多少次斜陽的折磨?凄咽欲斷的啼叫更讓人覺得悲苦,可為什么她還欲獨(dú)自將哀怨的曲調(diào)吟唱,讓自己頓時承受這無盡的哀傷?而當(dāng)此之時,她只能徒然追憶當(dāng)年自己歡笑在薰風(fēng)中,柳絲萬縷飄飛的美景。
注釋
“一襟”句:一襟:滿腔。宮魂斷:用齊后化蟬典。宮魂,即齊后之魂。
涼柯:秋天的樹枝。暗葉:濃暗的樹葉。
瑤佩:以玉聲喻蟬鳴聲美妙,下“玉箏”同。調(diào):調(diào)整弦柱。
“鏡暗妝殘”二句:謂不修飾妝扮,為何還那么嬌美。魏文帝宮女莫瓊樹制蟬鬢,縹緲如蟬。嬌鬢:美鬢,借喻蟬翼的美麗。
銅仙:用漢武帝金銅仙人典。
枯形:指蟬蛻。
消得:經(jīng)受的住
甚:正。清商:清商曲,古樂府之一種,曲調(diào)凄楚。
漫想:空想。熏風(fēng):南風(fēng),此指夏天。
創(chuàng)作背景
王沂孫生活于宋末元初,切身地經(jīng)歷南宋國之變,在他個人思想上留下一絲極深的抹不去的痛。他正當(dāng)報國年華之時,目擊國家的敗亡,黯然傷神,又流落異族之手,情何以堪。該詞即是在這種情況下寫出,以寒蟬的哀吟寫亡國之恨。

王沂孫,字圣與,號碧山、中仙、玉笥山人。會稽(今浙江紹興)人,年輩大約與張炎相仿,入元后曾任慶元路學(xué)正。有《花外集》,又名《碧山樂府》。
詩詞名句推薦
- 山不在高,有仙則名。水不在深,有龍則靈。
劉禹錫的詩集:出自《陋室銘》
- 日出江花紅勝火,春來江水綠如藍(lán)。
白居易的詩集:出自《憶江南·江南好》
- 遠(yuǎn)上寒山石徑斜,白云生處有人家。
杜牧的詩集:出自《山行》
- 我寄愁心與明月,隨風(fēng)直到夜郎西。
李白的詩集:出自《聞王昌齡左遷龍標(biāo)遙有此寄》
- 春草明年綠,王孫歸不歸?
王維的詩集:出自《送別》
- 浮云游子意,落日故人情。
李白的詩集:出自《送友人》
- 正是江南好風(fēng)景,落花時節(jié)又逢君。
杜甫的詩集:出自《江南逢李龜年》
- 沙上并禽池上暝。云破月來花弄影。
張先的詩集:出自《天仙子·水調(diào)數(shù)聲持酒聽》
- 長安一片月,萬戶搗衣聲。
李白的詩集:出自《子夜吳歌·秋歌》
- 春蠶到死絲方盡,蠟炬成灰淚始干。
李商隱的詩集:出自《無題·相見時難別亦難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