譯文注釋
譯文
北征登上太行山,山高嶺峻多艱難!
羊腸坂路真崎嶇,一路顛簸車輪斷。
風吹樹木聲蕭蕭,北風呼嘯發(fā)悲號。
熊羆當路面對我蹲坐,虎豹夾道發(fā)威狂嚎叫。
溪谷荒涼人煙少,大雪紛紛漫天飄。
抬頭遠望長聲嘆息,長途跋涉思緒如潮。
我心郁郁多么愁悶,真想東歸返回故鄉(xiāng)。
水深橋斷難前進,大軍徘徊半路上。
行軍迷路失方向,傍晚還沒有住宿的地方。
走啊走啊日久遠,人疲馬乏又渴又饑。
擔著行囊邊走邊砍柴,鑿冰煮粥充饑腸。
想起那篇《東山》詩,深深觸動我的哀傷。
注釋
太行山:綿延于山西、河北、河南三省交界處的大山脈。
何:多么。與下文“雪落何霏霏”之“何”意同。巍?。焊呗柕臉幼?。
羊腸坂(bǎn):地名,在壺關(guān)(今山西長治縣東南)東南,以坂道盤旋彎曲如羊腸而得名。坂:斜坡。詰屈:曲折盤旋。
摧:毀壞、折斷。
羆(pí):熊的一種,又叫馬熊或人熊。
溪谷:山中低洼有水處。山中居民往往聚居溪谷,此處說“少人民”,言山中人煙稀少。
霏霏:雪下得很盛的樣子。
延頸:伸長脖子(遠眺)。
懷:懷戀,心事。
怫(fú)郁:愁悶不安。
東歸:指歸故鄉(xiāng)譙郡。作者譙(今安徽亳縣)人,在太行之東,故云“一東歸”。
絕:斷。
中路:中途。
薄暮:黃昏。
擔囊:挑著行李。行取薪:邊走邊拾柴。
斧冰:以斧鑿冰取水。糜(mí):稀粥。
《東山》:《詩經(jīng)》篇名。據(jù)毛序,本篇為周公東征,戰(zhàn)士離鄉(xiāng)三年,在歸途中思念家鄉(xiāng)而作。
悠悠:憂思綿長的樣子。
創(chuàng)作背景
這首詩是建安十一年(206年)春,曹操親征高干途中于鞍馬間作成的。建安九年(公元204年)時,高干因懾于曹操的武力而歸降,次年又趁曹操北征烏桓之機,舉兵反叛盤踞壺關(guān)口。為了平定北方,徹底鏟除袁紹勢力,曹操帶著連年征戰(zhàn)的疲勞,翻越巍峨險峻的太行山,又率師北上作戰(zhàn)。

曹操(155年-220年正月庚子),字孟德,一名吉利,小字阿瞞,沛國譙(今安徽亳州)人,漢族。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、軍事家、文學家、書法家。三國中曹魏政權(quán)的締造者,其子曹丕稱帝后,追尊為武皇帝,廟號太祖。曹操精兵法,善詩歌,抒發(fā)自己的政治抱負,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,氣魄雄偉,慷慨悲涼;散文亦清峻整潔,開啟并繁榮了建安文學,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,史稱建安風骨,魯迅評價其為“改造文章的祖師”。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,尤工章草,唐朝張懷瓘在《書斷》中評其為“妙品”。
詩詞名句推薦
- 山不在高,有仙則名。水不在深,有龍則靈。
劉禹錫的詩集:出自《陋室銘》
- 日出江花紅勝火,春來江水綠如藍。
白居易的詩集:出自《憶江南·江南好》
- 遠上寒山石徑斜,白云生處有人家。
杜牧的詩集:出自《山行》
- 我寄愁心與明月,隨風直到夜郎西。
李白的詩集:出自《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》
- 春草明年綠,王孫歸不歸?
王維的詩集:出自《送別》
- 浮云游子意,落日故人情。
李白的詩集:出自《送友人》
- 正是江南好風景,落花時節(jié)又逢君。
杜甫的詩集:出自《江南逢李龜年》
- 沙上并禽池上暝。云破月來花弄影。
張先的詩集:出自《天仙子·水調(diào)數(shù)聲持酒聽》
- 長安一片月,萬戶搗衣聲。
李白的詩集:出自《子夜吳歌·秋歌》
- 春蠶到死絲方盡,蠟炬成灰淚始干。
李商隱的詩集:出自《無題·相見時難別亦難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