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姚寅,號雪坡,關(guān)西人,居湖州東林。戴溪為湖州教授時曾相結(jié)交。事見《梅澗詩話》卷下。今錄詩二首。
-
梅灝,字子明,蘇州(今屬江蘇)人。神宗熙寧六年(一○七三)進(jìn)士(《續(xù)資治通鑒長編》卷三八○)。元豐二年(一○七九)以杭州州學(xué)教授擢國子監(jiān)直講(同上書卷三○一)。哲宗元祐元年(一○八六)為秘閣校理。求便親養(yǎng),出為杭州通判。紹圣間知太平州(清康熙《太平府志》卷一四)。元符二年(一○九九)以元祐黨人罷館職。
-
趙公碩,浚儀(今安徽亳州東南)人。官侍郎,左朝散大夫。工書,趙不息(一一二一至一一八七)所撰宋中興頌,為其所書?!耳Q山集、祁陽縣志》.
-
長沙郡人,寧宗嘉定十五年(一二二二)真德秀帥湖南,郡人為作生祠,曾題詩祠壁(《湖海新聞夷堅續(xù)志》后集卷二)。
-
桑柘區(qū),姓名未詳,金華(今屬浙江)人。月泉吟社第五十六名。事見《月泉吟社詩》。
-
馮熙載,字彥為,衢州西安(今浙江衢州)人。徽宗大觀元年(一一○七)進(jìn)士(清雍正《浙江通志》卷一二四)。重和元年(一一一八),由翰林學(xué)士承旨、知制誥除兼侍講,遷中大夫、尚書左丞。宣和元年(一一一九),遷中書侍郎;三年,以資政殿學(xué)士出知亳州(《宋史》卷二一二)。復(fù)召為中書侍郎(《揮麈后錄》卷四)。后提舉洞霄宮,起知福州,再領(lǐng)宮祠,卒,年四十九。
-
童潮,彭澤(今屬江西)人。度宗咸淳七年(一二七一)進(jìn)士。官至工部尚書。事見明嘉靖《九江府志》卷一一。今錄詩三首。
-
何稱(一一二一~一一七八),字德?lián)P,號玉雪,龍泉(今屬浙江)人。高宗紹興二十七年(一一五七)進(jìn)士。孝宗隆興元年(一一六三)為太常博士。二年,提舉福建常平茶事。淳熙五年卒,年五十八。有《玉雪集》,已佚。事見《續(xù)括蒼金石志》卷一《太師鄭國公神道碑》,光緒《龍泉縣志》卷一○有傳。今錄詩六首。
-
釋齊岳,住安吉州上方院。為青原下九世,福昌善禪師法嗣(《五燈會元》卷一五)。
-
福州永福人,字仲實。徽宗宣和六年進(jìn)士。高宗紹興八年為湖州州學(xué)教授。十五年除太常寺簿,以汪勃奏其出入李光之門罷,出為福建安撫司機宜。紹興二十年,鄉(xiāng)人鄭煒告其作《夏二子傳》譏毀大臣,又家有潛光亭、商隱堂,有心于黨李,無意于事秦。為秦檜所惡,謫容州卒。
-
槻伯圜,生平不詳。存詩中有二首與趙善革同韻,當(dāng)和趙為同時人。今錄詩七首。
-
朱谷,生平不詳。與張景脩(敏叔)交往,當(dāng)亦為英、神、哲三朝時人。
-
太原人。真宗天禧中曾官翰林學(xué)士。有《春秋通義》、《春秋異義》、《春秋皇綱論》。
-
(1029—1094)宋常州晉陵人,字完夫。胡宿侄。仁宗嘉祐四年進(jìn)士。神宗時累官同知諫院,反對王安石用李定為御史,出通判真州。哲宗元祐初,累進(jìn)給事中、御史中丞,進(jìn)《君子無黨論》,拜尚書右丞。劉安世等合攻之,出知陳州,徙成都府,蜀人安其政。召為禮部尚書,遷吏部。卒謚簡修,一曰修簡。
-
霍篪,字和卿,丹徒(今江蘇鎮(zhèn)江)人。孝宗隆興元年(一一六三)進(jìn)士,授泰興簿,知嘉興縣。淳熙十四年(一一八七)以提轄行在雜賣場檢點試卷。十六年,知盱眙軍。光宗紹熙二年(一一九一),奉祠。起知澧州。寧宗慶元間權(quán)利州路提點刑獄,兼提舉常平。移成都府路轉(zhuǎn)運判官,卒于官。《京口耆舊傳》卷二有傳。
-
高本,見于宋代史籍者有三,一在真宗咸平三年(一○○○)為蜀州判官(《續(xù)資治通鑒長編》卷四六),又一系柳開門人(《河?xùn)|集》卷一《名系》),其三在仁宗嘉祐四年(一○五九)官秘書丞(《續(xù)資治通鑒長編》卷一九○)。未詳作《過吳江》者究系何時人,姑系仁宗時。
-
(1106—1173)宋濟南章丘人,南渡后居明州鄞縣,字伯禮。王次翁子。高宗紹興二年進(jìn)士。充明州教授,累擢侍御史,直言敢諫,抨彈所及,無絲毫顧忌。歷知閬州、夔州、溫州,以治績聞。平生博覽載籍,至老未嘗釋卷。有《歷山集》、《云安集》、《資治編年》、《宏詞集要》、《夔路圖經(jīng)》等。
-
約公元1120年前后在世,字廉夫,單父人。生卒年均不詳,約金太祖天輔中前后在世。北宋末登科,徽宗政和七年,(公元1117年)任洺州教官。金初,出任同知,仕至朝奉太常寺丞,兼直史館。著有《嗚嗚集》傳世。
-
京兆藍(lán)田人,字進(jìn)伯,一作晉伯。呂大防兄。仁宗皇祐間進(jìn)士。為晉城令、簽書定國軍判官。神宗熙寧中,王安石議遣使諸道,立緣邊封溝,大忠陳五不可,因罷不遣。歷知代州、石州,屢駁折契丹求地使者。元豐中為河北轉(zhuǎn)運判官,上生財養(yǎng)民十二事。徙提點淮西刑獄。哲宗紹圣中知渭州,與章惇議不合,徙知同州,旋降待制致仕。
-
王端朝(一一二三~一一六六),字季羔,一作季高,本澶淵(今河南濮陽西南)人,寓居溧陽。高宗紹興十八年(一一四八)進(jìn)士。二十九年,為江南東路安撫司主管機宜文字,歷提舉兩浙市舶,知永州。孝宗乾道二年卒,年四十四。事見《南宋館閣錄》卷八、《景定建康志》卷四九。
-
饒州鄱陽人,字良載。度宗咸淳十年進(jìn)士。署江東提刑干辦。恭帝德祐元年,元兵至,眾推署降表,辭,罵且泣,夜遁去。通經(jīng)博學(xué),世稱梅山先生。
-
豐芑,鄞(今浙江寧波)人。稷五世孫。寧宗嘉定十六年(一二二三)進(jìn)士。事見《寶慶四明志》卷一○。
-
李鵬,字萬里。仁宗嘉祐六年(一○六一)以秘書省校書郎知唐州比陽縣。事見《宋詩紀(jì)事補遺》卷一五引華山?jīng)鲕庮}名石刻。
-
王景云,字仲慶,溧水(今屬江蘇)人。度宗咸淳間以薦授清流簿。與弟景華嘗捐資建怡怡亭。事見清光緒《溧水縣志》卷一一。
-
胡汾,馀姚(今屬浙江)人,沂弟(《宋元學(xué)案補遺》卷三五)。
-
韓舜卿,《宋詩紀(jì)事補遺》卷二九以為韓肖胄、侂胄之孫輩皆以卿字行,此人當(dāng)亦是。姑從之。今錄詩二首。
-
陳棨,陶夢桂鄉(xiāng)侄。官萬載簿。事見《平塘集》卷三。
-
(930—1007)撫州宜黃人,字子正。仕南唐為秘書郎。入宋,為平厚縣主簿。太宗太平興國五年,以現(xiàn)任官舉進(jìn)士,賜及第。歷三館編修、直史館,知舒、黃、商州,以老疾分司西京。為官頗以賄聞,然勤于著述。自太宗雍熙至真宗咸平間,獻(xiàn)所著書《貢舉事》、《登科記》、《廣孝傳》、《總仙記》、《上清文苑》、《廣卓異記》、《仙洞集》等凡八、九百卷,尤以《太平寰宇記》著名。
-
魏元吉,南唐時南豐玄貞觀道士。宋真宗曾召入玉清昭應(yīng)宮。乞歸,居妙靈觀。有《山居詩》百篇,已佚。事見清乾隆《建昌府志》卷五五。
-
(1069—1127)宋南劍州沙縣人,字載德。哲宗元符三年進(jìn)士。歷秘書省正字?;兆诙辔⑿校o上疏切諫,編管郴州。在郴六年,怡然不介意。欽宗靖康間,累遷簽書樞密院事。未幾,免職。金人圍汴京,輔與馮澥出使金營,又從徽宗、欽宗留金軍中,尋得歸。高宗立,仍舊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