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石蒼舒,字才叔(《宋詩紀事》卷一六),祥符(今河南開封)人。君瑜子。攻詞章,善草隸,曾官高陵縣主簿,通判保安軍(同上書)。事見《丹淵集》卷三六《屯田郎中石君墓志銘》。
-
熊應亨,約與王十朋同時(見本詩)。
-
朱慶弼,縉云金竹人,宋朝淳熙乙未(1175)進士。淳熙九年(1182),朱熹來到這“碧澗修筠似故山”的雁門山美化書院講學,正是應進士朱慶弼的邀請。也正是朱家父子的盛情款待,才使這位朱老夫子有“解鞍盤磚忘歸去”的感慨。
-
范潔,字景圭,劍浦(今福建南平)人。南渡初知新昌縣,官至轉運使。事見清同治《新昌縣志》卷六、卷九。
-
馮平,郡望始平(今陜西興平)。仁宗時曾以比部員外郎知眉州,以駕部郎中致仕。慶歷末,與杜衍等人為睢陽五老會,時年八十七。事見《睢陽五老圖詩序》。
-
釋高,住蘄州龍華寺。為南岳下十五世,五祖表自禪師法嗣?!都翁┢諢翡洝肪硪黄摺ⅰ段鍩魰肪矶鹩袀?。
-
建陽舉子,姓名不詳。事見《宋朝事實類苑》卷七四。
-
崔子厚(子厚疑為其字),與韓維同時。事見《過庭錄》。
-
葉元素,字唐卿,號苔磯?!对娂叶εL》卷上次葉于丁木前,且其詩收入《后村千家詩》,姑置于此。今錄詩六首。
-
聶有(《南城縣志》作洧),南城(今屬江西)人。孝宗乾道二年(一一六六)進士(清同治《南城縣志》卷七)。寧宗嘉泰元年(一二○一)為司農寺丞。
-
錢大椿,字坦仲(《宋詩紀事》卷七八),淳安(今屬浙江)人。孝宗乾道八年(一一七二)進士。官知漳浦縣。事見明嘉靖《淳安縣志》卷一○、一一。
-
釋閒卿,與強至同時。事見《祠部集》卷一二《閒卿遽垂和答復依元韻戲之》。
-
周燔,吳郡(今江蘇蘇州)人,一作泰州(今屬江蘇)人(明嘉靖《淮陽志》卷一九)。高宗紹興二年(一一三二)進士(《吳郡志》卷二八)。孝宗時知蕪湖縣(《宋詩紀事補遺》卷四一)。
-
林煥,仙游(今屬福建)人?;兆诔鐚幬迥辏ㄒ灰弧鹆┻M士(明弘治《八閩通志》卷五三)。知連江縣(清康熙《福建通志》卷二○)。
-
楊紬林,曾為劍州節(jié)度推官(《宋詩紀事補遺》卷八九)。
-
鄭叔明,莆田(今福建)人。伯玉子。仁宗皇祐五年(一○五三)進士。知順昌縣(明弘治《八閩通志》卷五三)、將樂縣(《閩詩錄》丙集卷三)。
-
游古意,與謝枋得相交(《疊山集》卷五)。
-
釋懷敞,號虛庵,住天臺萬年寺。孝宗淳熙十六年(一一八九),移主慶元府天童寺。事見《攻瑰集》卷五七。
-
葉靜慧,度宗時宮人。
-
董德元(1096—1163),字體仁,江西省樂安縣流坑人,南宋恩榜狀元。生于紹圣三年(1096)。累試不第,特奏補文學。紹興十八年(1148)中進士舉,殿試時欲點為第一,以有官之故,改為進士第二名,賜“恩例與大魁等”,時稱“恩榜狀元”。歷官秘書省正字、校書郎、監(jiān)察御史、殿中侍御史、吏部侍郎。紹興二十五年(1155),任參知政事,掌左仆射(副宰相)職權。[1] 秦檜死,罷為資政殿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,尋被論落職。隆興元年(1163)卒,年六十八。
-
黃崇義,號澗西,樂安(今屬江西)人。師事黃干,嘗主汝水書院。有《澗西文集》等,已佚。事見清光緒《撫州府志》卷六九之一。
-
宋泉州晉江人,字仲珍。傅伯成子。寧宗慶元間進士。嘉定三年,以宣教郎知崇安縣,審獄明察,又增筑舊堤,創(chuàng)均惠倉,廣學田,立義冢,頗有惠政。歷知漳州、撫州,以都官郎中召,未至卒。
-
睢陽人,字貫道。官至兵部郎中致仕。為仁宗慶歷末睢陽五老會之一。八十八歲以后卒。
-
吳紹,永豐(今屬江西)人。孝宗乾道八年(一一七二)進士。事見明嘉靖《永豐縣志》卷一。
-
范令孫,大名宗城(今河北威縣東)人,質孫。登甲科,官右正言,年未五十而卒。事見《澠水燕談錄》卷七。
-
繆萬年,理宗開慶元年(一二五九)為江南西路路分都監(jiān),以賦釘詩刺丁大全,配化州。事見《隱居通議》卷一○。
-
宋泰和人,字彥信?;兆谡烷g進士。歷知零陵、安化縣,當地土族俱歸服,邑境安定,民有“蠻服虎藏”之謠。
-
駱仲舒,連州(今廣東連縣)人,一說臨武(今屬湖南)人(《湖南通志》卷一三四)。后周顯德三年(九五六)進士。宋太祖開寶中,歷給事郎、起居舍人。清同治《連州志》卷四有傳。
-
翁華,字持甫,又字至實(《名賢氏族言行類稿》卷二),崇安(今福建武夷山市)人。孝宗淳熙二年(一一七五)進士。知武陵縣。事見明嘉靖《建寧府志》卷一五、一八。
-
趙善浥,字德潤,太宗七世孫(《宋史·宗室世系》一二)。理宗淳祐中知萬縣。事見《金石苑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