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趙子泰,字來叔,曾在越州與程俱、趙子晝唱和,生平不詳。
-
柳紳,官著作佐郎、兩浙運使(《仙都志》卷下)。
-
臧子常,嘗為汀州推官(《永樂大典》卷七八九二)。
-
(1002—1066)宋臨江軍新喻人,字干臣。仁宗天圣間進士。授太常博士,通判虔州?;实v初擢廣西轉(zhuǎn)運使。知儂智高兇狡,預(yù)陳一羈縻之策于樞府,不用。后智高果叛,人服其識。歷大理寺丞、知開封府,官終集賢殿修撰。
-
蕭辟,神宗熙寧六年(一○七三)知惠安縣。事見明嘉靖《惠安縣志》卷一一。
-
漳州龍溪人,字成之。英宗治平間進士。授英州推官。應(yīng)材識兼茂科,諷及新法,報罷。知潮陽縣,歲大歉,衍發(fā)縣帑傾家資運廣米,民得不饑。改知新州,以功特授朝奉郎。秩滿詣京師,議青苗法不合王安石意,力乞致仕,累辟不起。
-
楊汝南,字彥侯,自號快然居士,龍溪(今福建漳州龍海市)人。高宗紹興十五年(一一四五)進士。歷贛州、廣州教授,知古田縣。明嘉靖《龍溪縣志》卷八有傳。
-
李山節(jié),汾州(今山西汾陽)人。理宗端平中朱復(fù)之使北,偕之歸宋。初為鄉(xiāng)郡節(jié)制司干官,后官浙西通判。事見《山房隨筆》。
-
包播,字希遠,北宋時廬州合肥人。北宋朝散大夫包令儀之長子,北宋名臣包青天包拯之同胞大哥。大中祥符三年(1010年),出任通判建昌軍事,因為喜愛南城縣的山水,于是在七仙閣下安家定居。后來有遷徙到修仁里,再簽到綏包坊。是南城縣包氏家族的一世始祖。
-
張瑴,字伯玉,臨潁(今屬河南)人,與令狐挺有交(《宋詩拾遺》卷五)。
-
趙崇皦,太宗九世孫(《宋史·宗室世系表》一八)。居福州。理宗紹定五年(一二三二)進士(清乾隆《福建通志》卷三五)。淳祐中知南安縣(清康熙《南安縣志》卷九)。
-
釋慧憲,住安州大安興教寺,稱興教慧憲禪師。乃青原下十一世,大溈宥禪師法嗣?!段鍩魰肪硪涣袀?。
-
錢元忠,字子才。理宗寶慶三年(一二二七)曾游汀州蒼玉洞。
-
釋智同,青原下八世,雙泉寬禪師法嗣。住鄂州(今湖北武昌)建福寺。事見《五燈會元》卷一五。
-
陳大方,鄞縣(今浙江寧波)人。理宗紹定五年(一二三二)進士(清雍正《浙江通志》卷一二七)。官至中書舍人(《甬上宋元詩略》卷九)。今錄詩三首。
-
陸煥,侯官(今福建福州)人?;兆谡投辏ㄒ灰灰欢┻M士。高宗紹興十八年(一一四八)以朝奉大夫知興化軍。事見清道光《重纂福建通志》卷九四。
-
蘇麟(969~1052前后),宋杭州屬縣巡檢。見[宋]俞文豹《清夜錄》[宋]阮閱《詩話總龜前集》近水樓臺: 此故事出自宋俞文豹編撰的《清夜錄》。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學(xué)家范仲淹,對部下很寬厚,常舉薦隨員做官。據(jù)說,他在浙江做官時,部下都經(jīng)他舉薦當(dāng)了官。只有一位叫蘇麟的人,因外出辦事不在跟前,未被范仲淹舉薦。於是,蘇麟作詩云:「近水樓臺先得月,向陽花木易為春?!箍此圃仒桥_亭榭、花草樹木,實則暗示:好處都被別人占了,而自己卻得不到恩澤。此詩以后成為人盡皆知的成語,用以譏諷藉職務(wù)之便,為自己或親信撈取好處的人。
-
文州人,號草堂。哲宗元祐間進士。與馬涓等上書忤權(quán)貴,坐黨錮,退居成都,與張正己等游。有詩歌雜著百余篇。
-
趙崇垓,字德暢,家南海(今廣東廣州)。宋宗室。寧宗嘉定十六年(一二二三)進士。端平二年(一二三五)權(quán)通判端州。事見《大德南海志》卷九。
-
王學(xué),大梁(今河南開封)人(明弘治《黃州府志》卷七)。
-
(1073—1127)宋襄陽谷城人,字振翀。王之望父。哲宗元符三年進士。授將仕郎、延安府法曹參軍。調(diào)嚴(yán)州司法參軍,活劫衣禁卒五人。知漢陰,臨以簡易。擬通判濟州,不赴,又得徽州,以金人來犯,未赴而卒。為人淳質(zhì)任真,不事表露。居官廉潔,不蓄資財。
-
石齊老,字夷吾。曾官長林尉(《麈史》卷三)。
-
宋亳州譙縣人,字秀之,一作力之。初名熙。登進士第。累除儀州通判。韓琦、文彥博薦其才,徙夔州路轉(zhuǎn)運判官,教民以醫(yī)藥而禁巫神。為益州路轉(zhuǎn)運使,權(quán)度支副使。儂智高入嶺南,擢天章閣待制、知福州。仕至龍圖閣直學(xué)士、知永興軍,卒于官。
-
吳郡人。寧宗嘉定間知丹陽縣,撫愛百姓,留意學(xué)校,邑人感其恩,為立生祠。后移知武進縣,擢守臺州。
-
邵博 [約公元一一二二年前后在世]字公濟,洛陽人。邵伯溫之次子。生年不詳,約宋徽宗宣和中前后在世。紹興八年(1138)賜同進士出身,次年(1139)出知果洲。二十二年(1152)被免去“左朝散大夫知眉州”之職。曾在雅州為官。后居犍為而卒。著有聞見後錄三十卷?!端膸炜偰俊肥菚鵀槔m(xù)其父之聞見錄,故稱后錄。
-
史祖道,眉州(今四川眉山)人?;兆诖笥^三年(一一○九)進士(清嘉慶《眉州屬志》卷一○)。
-
蓋諒,字朋益(《昆山雜詠》卷中)。高宗紹興元年(一一三一)為宣議郎(《建炎以來系年要錄》卷四七)。五年,任司農(nóng)寺丞(同上書卷八五)。六年,任都督府機宜,撫諭川陜(同上書卷九八)。十年,行司農(nóng)寺丞(同上書卷一三六)。十二年,以奉使川陜受供饋罷(同上書卷一四七)。
-
(?—1138)宋泉州晉江人,字少明?;兆诔鐚幬迥赀M士。累官給事中,帥福州。建州土人迫州城,常諭以禍福,遂遁去。欽宗靖康中,州卒驕橫,歡噪牙門,常跡得其尤黠者,因事置諸法,士始識紀(jì)律。后奉祠歸,晚年益薄榮利。有文集。
-
朱南金,生平不詳,《宋詩紀(jì)事補遺》卷八二謂宋季人。
-
吳簡言,字若訥,長汀(今屬福建)人。太宗端拱二年(九八九)進士,調(diào)綿州戶曹。尋擢茂異科,授秘書省著作佐郎,遷祠部郎中,卒。事見《臨汀志·進士題名》(《永樂大典》卷七八九四引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