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魏洽,峴子(《甬上宋元詩略》卷一○)。生平無考。
-
孫元卿,字東伯,樂清(今屬浙江)人。淳熙八年(一一八一)進士。歷太學正(《攻愧集》卷三九《主管戶部架閣孫元卿太學正》)。光宗紹熙五年(一一九四)除武學博士(《止齋集》卷一八)。官至國子監(jiān)丞。事見明永樂《樂清縣志》卷七。今錄詩三首。
-
王賞,字望之,南宋眉州(今四川省眉山市)人,生卒年不詳,史學家王稱之父,曾任實錄修撰官。宋高宗趙構(gòu)紹興十二——十三年間(1142-1143),官任實錄修撰,為人剛正不阿,實話實說,如實記載,絕不違心褒貶。他喜愛歷史,對北宋歷史做了大量資料收集及長編草稿的工作,準備撰寫北宋歷史。他死后,他的兒子王稱對北宋的歷史也十分感興趣,遂子繼父志,致力于史學。王稱搜集北宋9朝的事跡,加以整理、排比,編輯成130卷的《東都事略》。
-
安仁人,字公肅。寧宗嘉定十三年進士。深于理學,學者尊為南澗先生。
-
釋惟足,住隆慶府泐潭寺,為南岳下十四世,泐潭景祥禪師法嗣?!都翁┢諢翡洝肪硪欢袀?。
-
呂祖仁,孝宗乾道二年(一一六六)為新城縣尉(清乾隆《建昌府志》卷二六)。遷新昌縣丞(清乾隆《新昌縣志》卷九)。
-
邵州邵陽人。事親孝,臨財廉,周濟貧困,邦人德之,列舉孝行節(jié)義十事。州官以聞,詔表其廬。
-
唐遘,徽宗崇寧三年(一一○四),以朝奉郎通判陜州(《金石萃編》卷一四三)。
-
王耕,崇仁(今屬江西)人?;兆诖笥^間州貢入太學,以上舍釋褐,卒于筠州法曹參軍任。事見《能改齋漫錄》卷一八。
-
章造,建安(今福建建甌)人。仁宗景祐元年(一○三四)進士(清乾隆《福建通志》卷三三),一日天圣八年(一○三○)進士(《宋詩紀事小傳補正》卷二)。官清海軍節(jié)度掌書記,早卒(《元豐類稿》卷四五《永興尉章佑妻夫人張氏墓志銘》)。
-
祝從龍,宋遺民。
-
王仲寧,昆山(今屬江蘇)人。高宗紹興二十四年(一一五四)與周必大有唱和。孝宗乾道三年(一一六七)曾和周必大乘舟同游宜興、溧陽等地(《周文忠公集》卷一六七《泛舟游山錄》)。
-
老郎官,名不詳。曾獻詩高若訥,姚嗣宗戲之。事見《湘山野錄》卷中。
-
宋寧都人,字漢儒。太宗淳化三年進士。真宗天禧中,叩閽言事,忤宰相丁謂,授洪州文學。謂罷相,召對,改袁州戶曹。后解職歸隱,時稱方外高人。
-
朱升,江寧(今江蘇南京)人?;兆诔鐚幬迥辏ㄒ灰弧鹆┻M士(《景定建康志》卷三二)。
-
南康人,號癡叟。田辟弟?;兆谛土赀M士。為丞相呂頤浩所器重。高宗召問江右盜賊,如鰲言小寇不足慮,所憂者西北。累官監(jiān)察御史,出知道州。后加直秘閣、京西轉(zhuǎn)運副使。
-
文儀(一二一五~一二五六),字士表,號革齋,廬陵(今江西吉安)人。天祥父(《文山集》卷一六《先君子革齋先生事實》)。
-
李籍,神宗時人,與畢仲游同時。
-
朱乘,生平不詳。所作《雁》詩曾為高宗賞識。事見《輿地紀勝》卷一八五。
-
(1054—1119)建州浦城人,寓居蘇州,字伯成。章楶子。神宗熙寧九年進士。哲宗元祐三年知三泉縣,調(diào)知蕭山,累遷宗正寺丞?;兆诩次?,提舉江南東路常平。奏對稱旨,留為開封府推官。遷戶部郎中,出任淮南東路提點刑獄、權(quán)知揚州兼提舉香鹽事。會蔡京更鈔法,江淮商賈束手無措,至有自殺者,乃上疏言鈔法誤民,請如約以示信,忤旨降兩官。蔡京又誣其弟章綖私鑄錢,連坐竄臺州。政和元年復(fù)故官,提點成都府路刑獄,徙京東東路。積官朝奉大夫。
-
宋道士,號石泉。住金華赤松觀。能詩。有《松花集》。
-
宋泉州晉江人,字承仲。寧宗慶元間進士。以《易》學名家。嘉定十年以宣教郎知廣東保昌縣,歷惠州教授,知循州,有善政。
-
何賁,甌寧(今福建建甌)人。哲宗紹圣元年(一○九四)進士(明嘉靖《建寧府志》卷一五)?;兆诔鐚幩哪辏ㄒ灰弧鹞澹┕偃A原縣主簿(《金石萃編》卷一四六)。
-
宋常州無錫人,字光伯,號肖梅。少工詞賦。度宗咸淳元年進士。為丹徒縣尉,累遷知朐山縣,奔母喪歸。恭帝德祐元年,元兵攻常州,知州姚訔辟為通判,率兵御之,自夏至冬,協(xié)力固守。后城破,巷戰(zhàn)而死。
-
易中行,進賢(今屬江西)人。理宗寶祐元年(一二五三)為吉州節(jié)制司準備差遣(《平塘集》卷三附里生進勇副尉吉州節(jié)制司準備差遣易中行挽陶夢桂詩。今錄詩二首。
-
徐銳,宋代詩人,生卒不詳,徐鐸之兄。莆田延壽人。1076年(熙寧九年)進士。官朝奉郎,贈宣奉大夫。著有《詩格》一卷。
-
(?—1253)隆興分寧人,寓居蘄州,字義夫。少為白鹿洞諸生,后投淮東制置使趙葵幕下,抗擊蒙古,累立戰(zhàn)功,擢工部郎官。理宗淳祐元年率兵援安豐,升淮東制置副使。進言愿以恢復(fù)全蜀為己任,尋授兵部侍郎、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重慶。于任上大更弊政,遴選官吏,筑館招賢,整頓軍紀,屯田耕稼;又筑釣魚、青城等十余山城,聚兵積累,加強戰(zhàn)備。在蜀十年,屢退蒙古入侵。寶祐元年,因朝廷猜疑,召赴臨安,服毒自殺。
-
邱與權(quán),仁宗至和中為昆山主簿,力請修治昆山塘,撰《至和塘記》(《吳郡志》卷一九)。趙抃薦為蘇州教授。曾任秘書省校書郎(《蘇魏公文集》卷二《和邱與權(quán)秘校詠寶寄林成之進士》)。
-
(1123—1174)宋建州崇安人,字子功。翁彥深孫。以祖蔭補常山尉。趙鼎卒,柩過常山,郡守迎合秦檜旨意,搜鼎知舊往來書疏。蒙之護喪,密使焚之,郡守坐以他罪罷官。孝宗初,召為司農(nóng)丞。
-
福州連江人,一作長樂人,字自明,號植齋。孝宗淳熙初以太學生釋褐授左承務(wù)郎,歷國子正、太子侍講、著作郎。屢引對言時政,為時相所惡,遂請外任,官終知臺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