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丁大容,曾知莆田縣(清乾隆《興化府莆田縣志》卷一)。
-
楊光,字林溪,孝宗淳熙十四年(一一八七)曾避暑中巖。事見《八瓊室金石補正》卷一三。今錄詩三首。
-
釋慈辯(一○三五~一一○九),處州松陽(今屬浙江)人,俗姓毛(《釋氏疑年錄》卷七引《釋門正統(tǒng)》六)。住臨安上天竺,稱從諫慈辯講師。乃青原下十三世,法云本禪師法嗣?;兆诖笥^三年卒,年七十五(同上書)。事見《五燈會元》卷一六。
-
(1138—1189)信州上饒人,字正叔。聞朱熹講道閩中,登門從之學(xué),勤奮為熹所嘉。編有《朱子語錄》。
-
李賓王,字西坪(一作平),平江(今屬湖南)人。哲宗元符三年(一一○○)進士(《平江縣志》卷三八)。曾知澧州,累官樞密承旨,司農(nóng)少卿。欽宗靖康初金人議立張邦昌,賓王棄官而去。高宗建炎中卒于家。清同治《平江縣志》卷四三有傳。
-
(1152—1196)婺州金華人,字茂叔。光宗紹熙元年進士。為高安主簿,得漕帥丘崇器重,引為上客。擢融州掾,秩滿,辟廣西鹽事司主管官。通經(jīng)史,工詩。卒于官。有《西園詩稿》。
-
趙與霦,東川(今四川梓潼)人。度宗咸淳二年(一二六六)為廣西都轉(zhuǎn)運使。事見清嘉慶《廣西通志》卷二二七。
-
溫州人。放達能詩,工畫水墨松石、梅竹。丞相丁大全賞其詩畫,急命索之,人忌其能,秘不令出,終無所遇。
-
龔文煥,號菊巖,洞霄宮道士(《洞霄詩集》卷七)。今錄詩二首。
-
釋文或,號文寶大師。事見《吟窗雜錄》卷三二。
-
王孳,晉江《今福建泉州》人。徽宗崇寧二年(一一○三)特奏名進士。(乾隆《福建通志》卷三三《選舉》一)。
-
趙知軍,名未詳,宋末知興國軍(《浩然齋雅談》卷中)。
-
唐梅臞,名字不詳,歙(今屬安徽)人。元父(《筠軒集》卷八)。
-
潘夙(1005—1075),字伯恭,鄭王潘美從孫也。天圣中,上書論時政,授仁壽主簿。久之,知韶州,擢江西轉(zhuǎn)運判官,提點廣西、湖北刑獄。
-
呂辨,當(dāng)即呂大辨,孝宗乾道六年(一一七○),知宜都縣(《渭南文集》卷七四《入蜀記》)。
-
包真人,居進賢麻姑觀。與葛長庚同時(《江西詩徵》卷九四)
-
徐逢原,衢州(今浙江衢縣)人。其孫欽鄰與洪邁有交往,當(dāng)為宋室南渡前人。事見《夷堅乙志》卷一八。
-
侯蒙(1054~1121),字元功,密州高密(今屬山東)人,北宋宋徽宗崇寧年間戶部尚書,謚文穆?!度卧~》第一冊收其詞一首?!度挝摹肪矶摺鹚氖掌湮乃钠?。事跡見《宋史》卷三五一本傳。
-
馮澄,字澄翁,號來清,義烏(今屬浙江)人。宋亡,吳渭居吳溪立月泉吟社,至元二十三年(一二八六)徵賦春日田園雜興詩,限五七言律體,延方鳳、謝翱、吳思齊評選揭榜。澄為第二名,署名司馬澄翁。事見《月泉吟社詩》。
-
曾純,字景亮,清源(今山西清徐)人。寧宗嘉定十六年(一二二三)進士。理宗端平二年(一二三五)與趙崇垓同游七星巖。事見清道光《廣東通志》卷二一三。
-
劉甲(1141——1214),字師文,其先永靜軍東光人,元祐宰相摯之后也。父著,為成都漕幕,葬龍游,因家焉。甲,淳熙二年進士,累官至度支郎中,遷樞密院檢詳兼國史院編修官、實錄院檢討官。
-
卑叔文,男,文學(xué)詞人。
-
章天與,孝宗乾道四年(一一六八)舉遺逸,官大理評事。事見明萬歷《新昌縣志》卷一○。
-
趙與檳,太祖十世孫(《宋史·宗室世系》四)。嘗知寧德縣(明嘉靖《寧德縣志》卷一)。
-
余愚,字子明,壁水(今重慶璧山)人(影印《詩淵》冊三頁一六二六)。
-
程徹,號申齋,休寧(今屬安徽)人。洙子。恭帝德祐元年(一二七五)官國學(xué)教諭。事見明弘治《徽州府志》卷九《程洙傳》。
-
綦革,北海(今山東濰坊)人。崇禮族兄?;兆诖笥^中遁世修真。事見《春渚紀(jì)聞》卷三。
-
釋仲易,住沂州馬鞍山福圣院,乃青原十三世,法云白禪師法嗣。事見《五燈會元》卷一六。
-
虞大博,仁宗時常州(今江蘇常州)人(《宋詩紀(jì)事補遺》卷一八)。
-
林杜娘,杭州新城(今浙江富陽西南)人(《彤管遺編后集》卷一一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