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釋圓智,號松堂。住臨安府顯寧寺。為南岳下十五世,長靈守卓禪師法嗣?!都翁┢諢翡洝肪硪蝗ⅰ段鍩魰肪硪话擞袀?。
-
倪垕,字泰定,仁和(今浙江杭州)人。理宗嘉熙二年(一二三八)進士。寶祐六年(一二五八)除淮西總領(lǐng)。開慶元年(一二五九)提舉江淮茶鹽所。事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二六、清康熙《仁和縣志》卷一○。
-
李熙輔,仁宗初年曾為衛(wèi)州縣吏,后擢京官(《宋史》卷四六三《劉從德傳》)。皇祐四年(一○五二)因事由利州路轉(zhuǎn)運使、度支郎中降官(《續(xù)資治通鑒長編》卷一七二)。
-
蔡蒙吉(1245—1276),廣東梅州人,南宋愛國詩人、抗元英雄、民族英雄,著名社會活動家。12歲中進士,被時人譽為“神童進士”,其祖父蔡若霖、父親蔡定夫均為進士,因此當?shù)赜胁谈耙婚T三進士”之佳話。公元1276年,蔡蒙吉率孤軍與元軍作戰(zhàn),城陷被俘,英勇不屈從容就義,年僅32歲。 在舊《廣東通志》中被稱為廣東古八賢之一,與東晉程旼、唐代韓愈、張九齡,北宋劉元城、狄青,南宋文天祥及明末抗清名將陳子壯齊名。
-
劉佖,徽宗宣和間為昌國縣簿尉(《寶慶四明志》卷二○)。
-
朱景獻,嘗知定??h(《延祐四明志》卷一八)。
-
盧蹈,字衷父,青社(今山東青州北)人,寓犍為郡夾江縣(今屬四川)。與陸游同時。事見《陸放翁全集》卷二九《跋盧衷父絕句》。
-
南修造,劍門(今四川劍閣東北)人。為南岳下十五世,大隨元靜禪師法嗣?!都翁┢諢翡洝肪硪黄?、《五燈會元》卷二○有傳。
-
張柏父,寧宗慶元末有送鄭極(惟泰)丞江山詩(清同治《江山縣志》卷一一)。
-
章劼,寧宗嘉定中曾重修小孤山小孤廟(《永樂大典》卷六七○○)。
-
顏棫(1154-1206),南宋大臣,字叔堅,福建永春人。宋孝宗淳熙七年(公元1180年)首薦于鄉(xiāng),入太學。淳熙十二年(公元1185年)上舍兩優(yōu),釋為溫州判官,除國子正,與吳獵、項安世齊名,時號“三雋”。由二館兼兩宮舍人。出知池州,以治理才干聞。提舉江東常平,賑災(zāi)救荒有政績,召還為宋正少卿,俄遷中書舍人兼直翰林。年五十二卒。顏棫少時受學于傅伯壽,既而師生對掌內(nèi)制,一時榮之。所著有《禮記解》、《內(nèi)外制奏議》、《詩文》四十卷。顏棫以文學名世,惟晚節(jié)阿諛韓侂胄,草制褒許過當,為士論所薄。
-
陸蘊(約1071~1120年),字敦信,侯官縣(今福州市區(qū))人。宋紹圣四年(1097年)進士,為太學《春秋》博士?;兆诔鐚幹?,提舉河北、兩浙學事,升禮部、吏部員外郎,擢國子監(jiān)司業(yè)。大觀三年(1109年)改太常少卿。以議事不合,黜知贛州瑞金縣。政和初召復,后進國子祭酒,遷中書舍人。政和七年(1117年)擢為御史中丞。因直言敢諫,切中時弊,為蔡京所忌。宣和初年(1119年),以龍圖閣待制出知福州、建州,加顯謨閣直學士。后稱病辭職,提舉南京鴻慶宮,不久,復為集英殿修撰。
-
(約1093—1155)宋婺州人。徽宗宣和間進士。善丹青,為畫學正。擢水部員外郎,假尚書使遼,繪天祚像并圖其山川險易以歸,勸徽宗北取燕云。遷侍御史,坐王黼黨與蔡京不合遭斥。秦檜當國,復朝請郎,筑園亭西湖上,極其雄麗。以壽終。
-
林伯元,理宗景定間樂清(今浙江樂清)人(《東甌詩存》卷九)。
-
釋保暹,字希白,金華(今屬浙江)人。普惠院僧。真宗景德初直昭文館,九僧之一(《清波雜志》卷一一)。有《處囊訣》一卷(元吳師道《敬鄉(xiāng)錄》卷一四),已佚。今錄詩二十五首。
-
常不輕,僧人,生平不詳,以詠梅花句得名。與楊冠卿有交,《客亭類稿》卷一三有《詩僧常不輕以梅花句得名以時雪后踏月相過論詩終夕退得二絕以謝》等詩。
-
釋修己,廬山僧。為南岳下十世,谷隱聰禪師法嗣。仁宗天圣五年(一○二七)入四明山。事見《五燈會元》卷一二、《四明宋僧詩》卷一。
-
文師敬,合川(今屬四川)人。寧宗嘉定間曾偕弟師誠、師圣游龍多山(民國《合川縣志》卷六三)。
-
何拯,四川渠州(今四川渠縣)人。真宗大中祥符八年(一○一五)進士,官屯田員外郎(《輿地紀勝》卷一六二)。
-
權(quán)安節(jié),字信之,九江(今屬江西)人。光宗紹熙初知真州。五年(一一九四),除利州路轉(zhuǎn)運判官(《止齋集》卷一七《新知真州權(quán)安節(jié)除利州路轉(zhuǎn)運判官》)。寧宗嘉泰間,移福建路轉(zhuǎn)運判官,遷轉(zhuǎn)運副使,四年(一二○四),除浙東提刑,改知鄂州。曾知臨江軍(明嘉靖《臨江府志》卷四)。
-
(1086—1153)江寧溧陽人,字端修。少聰慧,讀書一覽成誦,屬文敏捷。徽宗政和二年上舍登第。擢大理寺丞,朝廷禮制皆令掌之。遷秘書丞,歷權(quán)工部侍郎,官至敷文閣待制,奉祠卒。
-
范微之,仁宗慶歷時為著作佐郎(《湖北通志》卷一○○),后為秘書丞(《文恭集》卷一五《范微之蔡準并可秘書丞制》)。
-
童宗說,字夢弼,南城(今屬江西)人。高宗紹興二十一年(一一五一)進士,官袁州教授。著有《旴江志》、《柳文音注》,已佚。事見明正德《建昌府志》卷一六、清同治《南城縣志》卷八。
-
危拱辰,字輝卿,南城(今屬江西)人。太宗淳化三年(九九二)進士,官光祿卿(《江西詩徵》卷五)。
-
樊賓(一一一五~?),字唐老,小名王尊,小字紹卿,果州南充(今四川南充東北)人。紹興十八年(一一四八)進士,時年三十四(《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》)。按,有另一樊賓,河中人,高宗紹興元年除荊南鎮(zhèn)撫司同措置營田官,六年遷司農(nóng)少卿,七年知袁州,見《建炎以來系年要錄》卷四四、一○三、一一三、一五九,存以備參。
-
程奇,具茨(今河南禹縣北)人(《金石萃編》卷一四○)。神宗元豐二年(一○七九),為大理評事(《宋會要輯稿》儀制一○之二六)。哲宗元祐元年(一○八六),為通直郎(《續(xù)資治通鑒長編》卷三八七)?;兆谡驮辏ㄒ灰灰灰唬?,提舉京畿京西路鹽香事。
-
(?—1091)宿州符離人,字子居。以蔭為寧陵縣主簿,疏導縣中久堙古河以溉田,人稱“苗公河”。神宗熙寧中,歷廣西、梓州路轉(zhuǎn)運副使。元豐中,從林廣攻瀘州蠻乞弟,創(chuàng)摺運法,道雖遠而軍食不乏。后為河東轉(zhuǎn)運使,移知桂州,官終戶部侍郎。
-
(1025—1099)建州浦城人,字子平。章惇族侄。仁宗嘉祐二年進士第一。通判湖州,召試除校書郎,遷太常寺丞,改鹽鐵判官,同修起居注,出知汝州、潁州。神宗熙寧初,還判太常寺,知審官西院。使遼,燕射連發(fā)破的,遼人以為文武兼?zhèn)洌允舛Y。編纂歷代帝系,名為《編年通載》,神宗覽而稱善。判吏部流內(nèi)銓,尋知通進銀臺司、直舍人院。拜寶文閣待制、知澶州,徙成德軍。元豐四年,坐事落職,提舉洞霄宮。哲宗元祐中歷知秀、襄等州府,終知潁州。
-
鄒惇禮,字和仲,新淦(今江西新干)人。高宗紹興二年(一一三二)湖南北漕試第一,授宜春司法參軍。有《北窗集》,已佚。事見明隆慶《臨江府志》卷一二。
-
宋吉州安福人,字才美。寓鹿門山。高宗紹興末京西招討吳琪招其充忠義軍破虜統(tǒng)制,之邵率所募千人入西京,修葺北宋諸帝陵,創(chuàng)置永安軍,收復鄭州等地。日與敵戰(zhàn),屢勝,終以兵糧不繼而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