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姚小彭,高宗紹興十一年(一一四一)以將仕郎特添差福建路安撫大使司準備差遣(《宋會要輯稿》選舉三二之二二)。
-
趙永嘉,道士,曾建室于晉江金鞍山(清道光《福建通志》卷八)。
-
曹仁海,神宗時人(清康熙《池州府志》卷六)。
-
楊辟之,仁宗至和中通判漢州(清嘉慶《漢州志》卷二一)。
-
李陶子,名不詳。神宗元豐初蘇軾知徐州時,其父李陶官徐州通判(《仇池筆記》卷上)。
-
朱南強,字德方,句容(今屬江蘇)人。宋末太學(xué)生。宋亡隱居句曲古隍溪。自號東溪,別號黦醭。卒年七十三。有《黦醭稿》,已佚。事見《金陵詩徵》卷八,清乾隆《句容縣志》卷九有傳。
-
繆烈,字允成,福安(今屬福建)人。國子上舍生,理宗嘉熙二年(一二三八)進士(《淳熙三山志》卷三二),授福州教授。遷秘書省正字。有《仲山集》,已佚。清乾隆《福建通志》卷五一有傳。
-
索逑,徽宗大觀三年(一一○九)任廣南東路轉(zhuǎn)運判官(清嘉慶《廣東通志》卷一五)。
-
樂婉,生卒年不詳。宋代杭州妓,為施酒監(jiān)所悅。施曾有詞相贈別,樂乃和之。即今傳世的《卜算子·答施》 ,收錄于《花草粹編》卷二自《古今詞話》。
-
眉山青衣人,字子威。號植齋。史容孫。理宗紹定五年進士。歷秘書郎、著作郎。寶祐間除秘書少監(jiān)。有《山谷別集注》、《山谷精華錄》等。
-
章潛,長興(今屬浙江)人。孝宗乾道二年(一一六六)進士(清同治《長興縣志》卷二○)。
-
(1109—1171)饒州浮梁人,原籍新安,字明遠。高宗紹興八年進士。教授衡州、沅州。歷監(jiān)察御史、殿中侍御史,擢侍御史。以左相湯思退不協(xié)人望,與陳俊卿劾罷之。遷御史中丞,出任湖北、京西宣諭使。三十二年,入為參知政事,與宰相陳康伯同贊內(nèi)禪。孝宗即位,奉命督軍荊襄,募閑民汰冗卒以屯田。乾道元年,拜樞密使。先后薦知名士達一百十八人。后歷任鄂州安撫使兼知州事、福建安撫使兼知福州等職。卒謚莊敏。
-
姚中(一一三九~一一八七),新城(今江西新建北)人。孝宗淳熙十四年卒,年四十九。事見《夷堅三志》壬卷五。
-
何伯謹,字誠夫,永嘉(今浙江溫州)人。高宗紹興二十一年(一一五一)進士。由國子博士出知饒州,罷。起知廣德軍。召為太府丞,改大理正,官終國子司業(yè)。事見《止齋集》卷五一《國子司業(yè)何公行狀》
-
林磐,字定國,龍溪(今福建漳州龍海市)人。神宗元豐二年(一○七九)進士。歷汀州教授,知千乘縣,邵武軍。以朝散大夫致仕。明嘉靖《龍溪縣志》卷八有傳。
-
釋證悟(?~一一五八),臺州(今浙江臨海)人,俗姓林。住臨安府上天竺,稱圓智證悟法師。曾依白蓮仙法師。高宗紹興二十八年卒?!夺岄T正統(tǒng)》卷七、《五燈會元》卷六有傳。今錄詩二首。
-
江瓊,字彥藻,天臺(今屬浙江)人。度宗咸淳六年(一二七○)知祁陽縣(《八瓊室金石補正》卷九三)。
-
洪天錫(1202—1267年),字君疇,號裕昆,又名陽巖。泉州石獅后廳人。生于宋嘉泰二年(1202年)。年少好學(xué),于南宋理宗寶慶二年(1226年)舉進士。歷任潭州知州、監(jiān)察御史、福建安撫使、顯文閣直學(xué)士、工部侍郎、刑部尚書、端明殿學(xué)士。
-
馮信可(九八五~一○七五),字損之,長樂(今福建福州)人,后徙居眉州彭山(今屬四川)。舉不第,退而講學(xué)。神宗熙寧八年卒,年九十一。所著歌詩若干卷藏于家,今不傳?!秲舻录肪矶小恶T先生墓志銘》。
-
趙寅,仁宗慶歷二年(一○四二)為德州軍事推官(《金石粹編》卷一三三)。
-
章妙懿,度宗時宮人。
-
(?—1128)宋真定府人。高宗建炎二年知濮州,金兵攻城,固守月余。城陷,粹中登浮圖不下,粘罕嘉其忠義,許以不殺,竟不屈而死。
-
趙夷夫,號玉窗子。廣平郡王七世孫(《宋史·宗室世系表》二一)。理宗寶慶三年(一二二七)知銅山縣。事見《金石苑》冊六題署。
-
程驤(一二一二~一二八四),字師孟,一字季龍,號松軒,休寧(今屬安徽)人。理宗紹定五年(一二三二)充武學(xué)生(《程氏貽范集補》甲集卷五《程驤恩補武學(xué)生敕牒》當年年二十一)。開慶元年(一二五九)賜武舉出身,累官權(quán)中書舍人。時賈似道當政,乞致仕。宋亡,元訪求舊臣,不出。卒年七十三。
-
許伯詡,字子揚,同安(今屬福建)人。寧宗嘉定九年(一二一六)知仙游縣,終通判福州。事見清嘉慶《同安縣志》卷二一。
-
杜充(?-1141年),字公美,相州(今河南安陽)人,兩宋之際大臣、南宋初年宰相、叛臣。哲宗紹圣間進士。靖康初年,知滄州。建炎二年,代為東京留守。但杜充害怕和金軍打仗,先是全部放棄了抗金起義不斷的河北各地,以致河北所有起義都被金軍鎮(zhèn)壓,由此徹底丟掉了北宋末年被金國侵占的三分之一多的土地。建炎三年,南逃建康府,丟掉了長江以北的所有宋朝領(lǐng)土,卻被拜為右相,旋為江淮宣撫使駐守建康。未幾,金兵渡江,遂降。紹興七年,任金朝燕京三司使。紹興九年,遷燕京行臺右丞相。《紹興和議》簽訂時死去。
-
宋潤州丹陽人,字信中。少客游落魄不羈,嘗留翟汝文門下。后抵宜州,會黃庭堅卒,親友皆散去,寥為辦棺斂。以告張懷素謀變有功,授供備庫副使,累遷潁昌府兵馬鈐轄。高宗紹興間嘗知邕州,兼邕管安撫。
-
宋新安人,字彥父。博學(xué)能文。年十三,父知梓州,建至樂堂,博作記,蘇軾見而奇之。應(yīng)舉不第,慨然泛舟,謁李白祠,與之對飲,并作誄文。
-
川官,姓名不詳。嘗在都下乞差遣,并于僦樓之壁題詩。事見《貴耳集》卷下。
-
(975—1037)宋廣州南海人,字道宗。真宗大中祥符元年進士。授臨江尉。會詔取明經(jīng),自薦通《五經(jīng)》,擢國子監(jiān)直講兼崇文院檢討。天禧間嘗使契丹。仁宗時預(yù)修《三朝正史》,遷給事中。又修《景祐廣樂記》,書成,遷戶部侍郎。天性簡厚,多識古今臺閣品式之事,尤精《易》。嘗校《后漢書》、《孟子》,修《國朝會要》。卒謚章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