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樊漢廣(一一一七~?),字允南,江源(今四川崇州東南)人。嘗知青神縣。孝宗乾道九年(一一七三),知雅州,不赴,時年五十六。淳熙初,范成大入蜀,薦于朝不起。事見《建炎以來朝野雜記》乙集卷九、《宋史翼》卷二八。
-
邵武人,字子恭。理宗寶祐元年進士。歷官崇政殿說書、秘書郎,進兼侍講,遷起居舍人、殿中侍御史、侍御史。權(quán)工部侍郎,乞致仕。在經(jīng)筵累以《易》、《春秋》、《大學衍義》進講,規(guī)正甚多。有《春山文集》。
-
何錫汝,高宗紹興間人。事見清康熙《湖廣通志》卷七九。
-
元間瑞州高安人,初名云文,字若川,改字圣瑞,號江村。宋咸淳進士,初調(diào)高郵尉,仕至工刑部架閣。入元授承直郎,撫、建兩路儒學提舉。工詞。有《江村遺稿》。
-
李芮,字秀穎,號夷白,耒陽(今屬湖南)人。度宗咸淳元年(一二六五)進士。嘗官太常丞。事見《沅湘耆舊集》卷二六。
-
許元祐,生平不詳。《淳祐臨安志》卷二九錄其《風水洞》詩,在張先、范仲淹后,或亦為仁宗時人。現(xiàn)暫列于此,俟考。許元祐,《淳祐臨安志》作許元裕。
-
高翔,天臺(今屬浙江)人(《書畫匯考》卷三九)。哲宗元祐元年(一○八六)曾建言以御陣與新陣法相兼教閱,從之(《宋史》卷一九五《兵志九》)。
-
名或作燧。宋開封人。善騎射。應(yīng)募從征貝州、儂智高,均有功。英宗即位,拜鄧州防御使。官至寧遠軍節(jié)度、殿前副都指揮使。卒謚莊敏。
-
(1129—1193)資州人,字溫叔。孝宗隆興元年省試第一。虞允文薦于朝,除秘書省正字。極論恢復,合帝意,除中書舍人。使金,不辱命,金人謂之“龍斗”。淳熙中累官參知政事,進右丞相。有言其私里黨,遂放外任,改知江陵府。光宗即位,上萬言書陳正朝廷之道,授寧武軍節(jié)度使,進衛(wèi)國公,改帥湖北。以判隆興府終。謚文定。
-
江景房,字漢臣(清光緒《開化縣志》卷九《人物志》),衢州常山(今屬浙江)人。初仕吳越,累官侍御史。入宋,為沁水尉。事見《北山小集》卷一八《衢州常山縣重建保安院記》。
-
饒子尚,南城(今屬江西)人。仁宗慶歷初有詩名。事見《江西詩徵》卷七。
-
李得之,廩延(今河南延津東北)人(《八瓊室金石補正》卷一○○)。
-
翁邁(一○四○~?),字和仲(《全閩詩話》丙集卷三作沖),崇安(今福建武夷山市)人。仁宗皇祐三年(一○五一)舉鄉(xiāng)試第一,時年十二(清嘉慶《崇安縣志》卷七)。
-
吳徑,神宗時人(《宋詩紀事補遺》卷二六,《會稽掇英總集》卷三次吳遵路后)。
-
鎮(zhèn)江丹陽人,字壽隆。湯東野從子。博學能文。入太學,升內(nèi)舍,以選為前郎。高宗紹興中,秦檜欲招至門下,不從。后以特恩對策入等,授迪功郎、韶州推官,不赴。
-
張子惠,字叔仁。謝枋得門人。事見《疊山集》卷五。
-
黃元,眉州(今四川眉山)人。哲宗元符三年(一一○○)進士(清嘉慶《四川通志》卷一二二)。
-
(1128—1202)筠州高安人,字明則,一作民則。趙廷美五世孫。高宗紹興十八年進士。調(diào)臨川司戶參軍。仕至軍器少監(jiān)。嗜學,詩文平淡簡遠。
-
王南一,晉江(今福建泉州)人。理宗紹定二年(一二二九)進士。歷知漳州(清乾隆《福建通志》卷三五)。
-
武宣徽,闕名。與宋祁同時(《景文集》卷一六)。
-
鄭良嗣,金華(今屬浙江)人。剛中子。高宗紹興十九年(一一四九),為四川宣撫司書寫機宜文字。以父忤秦檜除名(《建炎以來系年要錄》卷一五九),柳州編管(《宋會要輯稿》職官七○之三三)。孝宗淳熙七年(一一八○),知揚州(同上書職官六二之二三)。八年,兼提舉淮東常平(同上書食貨五三之三三)。十一年,改除秘閣修撰(同上書職官六二之二五)。
-
宋饒州德興人,字季興,一作繼興,自號南隱,或作尚隱。光宗紹熙四年進士。授筠州新昌尉,歷知應(yīng)城、瑞安,改辰溪。以行救荒策,寧宗詔褒之。有《救荒活民書》、《抱膝稿》。
-
謝奕修,字養(yǎng)浩,天臺(今屬浙江)人。理宗嘉熙三年(一二三九)知湖州(清同治《湖州府志》卷五)。淳祐間知永州、溫州(清乾隆《溫州府志》卷一七)。寶祐四年(一二五六)知婺州(《金華游錄》)。五年,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。開慶元年(一二五九)奉祠(《寶慶會稽續(xù)志》卷二)。
-
(980—1049)坊州中部人,字次公。少從種放學。真宗大中祥符間進士。累遷侍御史知雜事,屢直言仁宗及劉太后之過失。歷判吏部流內(nèi)銓、三司度支副使、河北轉(zhuǎn)運使、河東都轉(zhuǎn)運使。數(shù)論宋夏兵事。知并州,創(chuàng)兵車陣法,頒行于諸路。遷左司郎中,以建言允元昊不稱臣之請被劾,出知杭州。仁宗慶歷八年以工部侍郎致仕。
-
王亢,龍溪(今福建漳州龍海市)人?;兆谡臀迥辏ㄒ灰灰晃澹┻M士(清乾隆《龍溪縣志》卷一三)。
-
詞人袁正真,本為南宋宮女。1276年,元軍破臨安,謝太后乞降。不久帝后三宮三千多人遷北上元都。當時身為琴師的詞人汪元真三次上書,求為道士而返回江南。在其辭別元都將要南行之際,南宋舊宮人為之賤行,并賦詩相送。袁正真《宋舊宮人詩詞》這首詞即作于此時。
-
黃炎(一○四四~?),字晦之,雩都(今江西于都)人。弱冠舉仁宗嘉祐八年(一○六三)進士(清雍正《江西通志》卷四九),試雁門令。因抵制新法坐罪去官。后充四川走馬承受公事,通判潮州(一說湖州)(同上書)。與孔平仲、曾鞏等善,嘗著《安邦論》二十馀篇。清同治《雩都縣志》卷一○有傳。
-
張子厚,長樂(今屬福建)人。進士(《宋詩紀事補遺》卷八八)。
-
趙相,字才仲。演子,呂本中外弟。少時能詩,學柳文。事見《紫微詩話》。
-
泉州晉江人,號紫云先生。仁宗嘉祐二年進士。歷博羅令,棄官歸里。葆神練氣,不與俗接。后端坐而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