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趙希棼,字東山。太祖九世孫(《宋史·宗室世系表》五)。理宗淳祐十年(一二五○)丁父憂居喪寓越(《吹劍錄》外集)。
-
程敦臨,眉山(今屬四川)人。徽宗政和間進(jìn)士(清雍正《四川通志》卷三三)。宣和四年(一一二二)為陜西等路買馬監(jiān)牧司管干文字(《宋會要輯稿》職官四三之一○二)。高宗紹興十七年(一一四七),由通判瀘州轉(zhuǎn)利州路轉(zhuǎn)運(yùn)判官。二十四年,為荊湖北路轉(zhuǎn)運(yùn)判官。三十年,知夔州。
-
楊川,永豐(今屬江西)人?;兆谡腿辏ㄒ灰灰蝗┰A(yù)鄉(xiāng)解(清同治《永豐縣志》卷一六)。
-
宋溫故,湜父。后晉天福中進(jìn)士。累遷右補(bǔ)闕,官至工部尚書。事見《武夷新集》卷八《宋公神道碑銘》。
-
趙希發(fā),太祖九世孫(《宋史·宗室世系》二)。
-
吳有定(一二○七~?),字次皋,小名帝謨,泉州南安(今福建南安東)人。理宗寶祐四年(一二五六)進(jìn)士,時年五十。事見《寶祐四年登科錄》。
-
蔡說,岳陽(今山西洪洞東)人。高宗紹興二年(一一三二)知祁陽縣(《金石補(bǔ)正》卷九一)。
-
葉參(九六四~一○四三),字次公,湖州烏程(今浙江湖州)人,寓長洲(今江蘇吳縣)。一說字次清,縉云(今屬浙江)人。真宗咸平四年(一○○一)進(jìn)士(《宋詩紀(jì)事補(bǔ)遺》卷四小傳)。歷知宣州、蘇州。仁宗景祐元年(一○三四)知越州(《嘉泰會稽志》卷二)。以光祿卿致仕。慶歷三年卒,年八十。事見《宋景文集》卷五九《葉府君墓志銘》。
-
釋賢,號在庵,住溫州龍鳴寺。為南岳下十七世,萬年心聞曇賁禪師法嗣?!都翁┢諢翡洝肪矶?、《五燈會元》卷一八有傳。
-
釋擇明,住隆興府泐潭寺。為南岳下十五世,太平慧勤禪師法嗣?!都翁┢諢翡洝肪硪涣?、《五燈會元》卷一九有傳。今錄偈二首。
-
陳中孚,字子正,吉陽(今海南三亞東北)人。高宗紹興間知萬寧縣,擢知昌化軍。有集,已佚。事見明正德《瓊臺志》卷三六。
-
趙希鶚,太祖九世孫(《宋史·宗室世系》七)。
-
袁鳳,字子儀,奉新(今屬江西)人。高宗紹興二十七年(一一五七)進(jìn)士。初為理定尉,繼攝荔浦縣,終衛(wèi)州錄事參軍。事見清同治《奉新縣志》卷八。
-
釋卿,住慶元府蓬萊寺。為南岳下十五世,太平慧勤禪師法嗣?!都翁┢諢翡洝肪硪涣?、《五燈會元》卷一九有傳。今錄詩三首。
-
釋圓濟(jì),號子淳。住婺州普濟(jì)寺,為青原下十三世,金山寧禪師法嗣。《五燈會元》卷一六有傳。
-
黃震喜,理宗寶祐二年(一二五四)有詩(民國《云陽縣志》卷二二)。
-
釋頓悟,趙州(今河北趙縣)人。俗姓蔡。事見《青瑣高議》別集卷六。
-
(1031—1098)開封襄邑人,字公肅。仁宗嘉祐二年進(jìn)士。授兗州推官。神宗元豐中為嘉王、岐王府記室參軍。哲宗立,擢起居郎、中書舍人,累官御史中丞。與殿中侍御史楊畏劾宰相劉摯威福自恣,又論王巖叟、朱光庭等三十人皆摯黨,劉、王、朱皆罷黜。拜尚書右丞,進(jìn)左丞。紹圣中罷知陳州,徙北京留守。坐元祐黨,奪職知鄭州,旋改成都府。
-
戴震伯,字君省,號修齋,黃巖(今屬浙江)人。嘗官當(dāng)涂簿。事見清光緒《黃巖縣志》卷一五。
-
魏寶光,寧宗嘉定七年(一二一四)由知南康軍放罷(《宋會要輯稿》職官七五之三)。
-
釋聞一,住潭州安化,稱啟寧聞一禪師。為南岳下十三世,隆慶閑禪師法嗣?!段鍩魰肪硪话擞袀?。
-
釋戒修,住成都府信相寺。為南岳下十六世,大溈牧庵法忠禪師法嗣。《嘉泰普燈錄》卷二○、《五燈會元》卷二○有傳。
-
曹子方,譙縣(今安徽亳州)人。以比部郎知虢州(《淮海集》卷三九《曹虢州詩序》)。哲宗元祐中為福建路轉(zhuǎn)運(yùn)使(明嘉靖《延平府志》卷二)。
-
宋人。理宗寶祐間畫院待詔。工畫花禽,亦善人物、山水。
-
程鏜,鄱陽(今江西鄱陽)人(《洞霄詩集》卷四)。
-
張春皓,曾知慈溪縣(清光緒《慈溪縣志》卷九)。
-
紹圣時人,失名。哲宗紹圣四年(一○九七)科舉,章惇子章持舉禮部第一,時人作詩譏刺。事見《清波雜志》卷四。
-
楊士彥,仁宗景祐間官大理寺丞(《范文正公集》卷一一《宋故太子賓客分司西京謝公神道碑銘》),嘉祐七年(一○六二),以都官員外郎知江陰軍,曾疏浚橫河(明嘉靖《江陰縣志》卷一二、一六)。
-
釋本粹,號玉庵(影印《詩淵》冊三頁二一○六)。
-
焦煥炎,字晦甫。炳炎弟。理宗紹定二年(一二二九)武舉進(jìn)士。累官知鎮(zhèn)江府。事見《至元嘉禾志》卷一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