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崔績(550—618年),字祖睿,博陵(今定州)人。主要著作有《區(qū)宇圖志》、《小苑春望宮池柳色》等。七歲時就能撰寫文章。隋文帝開皇初年,秦孝王推薦他參加“射策”考試,得中第一。任協(xié)律郎,因母去世而離職。后被征召為河南王和豫章王的侍讀,每隔日往來于二王的府邸。河南王改封晉王后,他轉(zhuǎn)任記室參軍,晉王府的文書大多出自他的手筆。隋煬帝大業(yè)初年,他與眾儒生撰寫《區(qū)宇圖志》。遼東之戰(zhàn)時,任鷹揚長史,奉詔作《東征記》。后改任越王長史。當(dāng)時山左一帶盜賊蜂起,煬帝命他前往高陽國從事招撫工作,有八百多人都自首歸順。后宇文化及殺死了隋煬帝,朝廷想任命他為著作郎,他稱病不受,病逝途中。
-
(?—613)云陽人。性疏誕,不事生產(chǎn),家貧。長安富人宗連妻以女,遂富裕。文帝時授驃騎將軍。煬帝時從楊素平漢王諒亂,以功進位柱國,拜德州刺史,轉(zhuǎn)潁州太守。后在朝以十日納天下租,帝悅,任司農(nóng)卿。遼東之役典宿衛(wèi),加光祿大夫,封葛公。楊玄感謀叛,元淑與通謀。玄感敗,事覺伏誅。
-
唐河南陽翟人。褚亮曾孫。玄宗先天中,為富平主簿。開元十二年,為給事中。官至常州刺史。
-
憲宗元和間進士。曾游嶺南。事跡見《太平廣記》卷二五六?!度圃姟反嬖?句。
-
字里不詳。敬宗時在世。著有《續(xù)掌記略》15卷,已佚。事跡見《全唐文》錄所作文?!度圃娨荨反嫫湓?句,錄自日本大江維時編《千載佳句》卷下。
-
一作張英?!度圃姟肥赵?首,其中《銅雀臺》詩實為張琰作,《望月》實為劉云作,作張瑛詩皆誤。參見張琰、劉云。
-
歐陽詹,字行周,福建晉江潘湖歐厝人,歐陽詹生活在安史之亂后的中唐,一生沒有離開國子監(jiān)四門助教這個官職。后世唐進士幕府參軍歐陽秬、唐進士韋中令門下歐陽澥、后唐狀元掌院學(xué)士黃仁穎、南唐鄉(xiāng)貢進士歐陽偃、宋觀文殿大學(xué)士歐陽珣、元處士天麟黃權(quán)、明儒林學(xué)士黃永、明進士龍游知縣黃應(yīng)、潘湖八世孫明進士戶刑尚書黃光升、潘湖九世孫明榜眼南京禮部尚書黃鳳翔、潘湖十二世孫清大學(xué)士潘湖叟黃錫袞、清洪瀨金墩黃士藻、潘湖十五世孫清湖口臺灣知府黃立本承行周之風(fēng)接踵而至。還被稱為“八閩文化先驅(qū)者。
-
劉廙yì(180年—221年),字恭嗣,南陽(今河南南陽市)人,漢末魏初名士。西漢長沙定王劉發(fā)之子安眾康侯劉丹之后。初從荊州牧劉表,后投奔曹操,甚受器重,為黃門侍郎。曹丕繼位,擢為侍中,并賜爵關(guān)內(nèi)侯。為政主張先刑后禮,且通天文歷數(shù)之術(shù),與司馬徽、丁儀等名流相齊。黃初二年(221)卒。著書數(shù)十篇,皆失傳。
-
韋嗣立(654—719),唐代詩人。字延構(gòu),鄭州陽武(今河南原陽)人,武則天時任萊蕪縣令。韋思謙子,韋承慶弟。少舉進士,任雙流令,政有殊績。武后、中宗時,歷位鳳閣侍郎、兵部尚書、同平章事、參知政事。有定策立睿宗之功。中宗景龍時任兵部尚書。韋嗣立因與萬年(今西安市舊城一帶)人韋后同姓,曾奉詔附韋后屬籍。韋后臨朝亂政,為玄宗所殺,韋嗣立為此受到株連,徙往陳州,死后追謚為“孝”。
-
德宗貞元間人。貞元二十一年(805)在臺州送日僧最澄歸國。最澄《顯戒論緣起》卷上存其詩1首,《全唐詩續(xù)拾》據(jù)之收入。
-
生平無考?!度圃娨荨肥赵?句,錄自日本大江維時編《千載佳句》卷上。
-
李鄴,魏州人也。幼事楊師厚,及莊宗入魏,漸轉(zhuǎn)裨將,歷數(shù)郡刺史,后遷亳州。為政貪穢,有奴為人持金以賂鄴,奴隱其金,鄴殺之。其家上訴,因訐其陰事,詔貶郴州司戶參軍,又貶崖州長流百姓,所在賜自盡。
-
袁州(今江西宜春)人。昭宗時處士。天祐初韓偓南行過袁州時,有詩相贈。事跡據(jù)韓偓《贈易卜崔江處士》詩考定?!度圃姟反嬖?首。
-
唐常州晉陵人。為御史,巡察隴右,多所按劾。次寧州,民爭言刺史狄仁杰有異政。翰以其政可知,薦名于朝。后辭憲官,改麟臺郎。坐事,貶巫州司法參軍。
-
文宗大和間道士。大和三年(829)白居易分司東都時,朝賢各賦一至七字詩送之,堯佐亦預(yù)其事。事跡見《唐詩紀事》卷三九?!度圃姟反嬖?首。
-
王季文,字宗素,池陽人。據(jù)記載,年少時居住在九華,遇到過異人,授其九仙飛化之術(shù)(野史)。咸通中期,考過進士,官授秘書郎,后來因為生病,辭官后回歸到九華,每一日在山中龍?zhí)躲逶。徽摵?,直到死去?
-
(694—762)京兆長安人,字去惑。顏惟貞子。開元十五年以挽郎考判入第,授鶉觚尉。累遷左補闕、殿中侍御史。以忤宰相楊國忠,貶襄陽丞,移河?xùn)|司戶、京兆士曹。安史亂起,隨玄宗入蜀,歷任屯田員外郎、司膳郎中。乾元中,遷司封郎中。封金鄉(xiāng)縣開國男。官至國子司業(yè)。好為五言詩。
-
韋抗,韋安石從父兄子,京兆萬年人。弱冠舉明經(jīng),累轉(zhuǎn)吏部郎中,以清謹著稱。景云初,為永昌令,不務(wù)威刑而政令肅一。都輦繁劇,前后為政,寬猛得中,無如抗者。十四年卒??箽v職以清儉自守,不務(wù)產(chǎn)業(yè),及終,喪事殆不能給。玄宗聞其貧,特令給靈輿,遞送還鄉(xiāng)。贈太子少傅,謚曰貞。抗為京畿按察使時,舉奉天尉梁升卿、新豐尉王倕、金城尉王冰、華原尉王燾為判官及度支使,其后升卿等皆名位通顯,時人以抗有知人之鑒。
-
閻防,今河南南陽人,唐代詩人。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(734)李琚狀元及第,同榜的顏真卿敬重閻防,想把他推薦給朝廷,但他不屈從。閻防喜好古物,而且知識廣博高雅,詩句樸素,氣魄清爽,在山水間放蕩。在終南山豐德寺結(jié)茅茨讀書,后來信命,不思進取,以此自終。與岑參、劉昚虛交好。開元二十二年李琚榜及第。顏真卿甚敬愛之,欲薦于朝,不屈。為人好古博雅,詩語真素,魂清魄爽,放曠山水,高情獨詣。于終南山豐德寺結(jié)茅茨讀書,百丈溪是其隱處,題詩云:“浪跡棄人世,還山自幽獨。始傍巢由蹤,吾其獲心曲?!庇衷疲骸梆B(yǎng)閑度人事,達命知止足。不學(xué)魯國儒,俟時勞伐輻。”后信命,不務(wù)進取,以此自終。有詩集行世。
-
(764—845后)幽州范陽人,字子蒙,排行十九。憲宗元和九年,以大理評事為劍南西川節(jié)度從事。累官侍御史。晚年退居洛陽,與白居易、劉禹錫為詩友。武宗會昌五年,與白居易、吉皎等結(jié)為九老會。
-
生平無考?!度圃娨荨肥赵?句,錄自日本大江維時編《千載佳句》卷上。
-
生卒年不詳。玄宗開元二十四年(736)進士及第,歷仕無考。事跡略見《唐詩紀事》卷二〇。《全唐詩》存詩1首。
-
生卒年不詳。籍貫不詳。唐代詩人。穆宗長慶三年【823】進士。文宗太和【827-835】間,曾任歙州【安徽省歙縣】、臺州【今浙江省臨??h】刺史。著有《李敬方詩》一卷,《全唐詩》錄存其詩八首。
-
劉鄴(?-881年1月24日?),字漢藩,唐朝宰相,官至禮部尚書、同平章事,黃巢之亂中被殺。劉鄴生年不詳,潤州人氏,父劉三復(fù)在李德裕在地方上為官時長期擔(dān)任其幕僚。唐武宗年間,李德裕成為權(quán)相,劉三復(fù)在他手下官至刑部侍郎。844年,在李德裕命令下,劉三復(fù)上了一封表章,而后故昭義節(jié)度使劉從諫的妻子裴夫人被處死,其時劉從諫的養(yǎng)子也是親侄子劉稹正在反叛朝廷。上表不久,劉三復(fù)病亡。劉三復(fù)去世時,劉鄴才五六歲,已能背詩,李德裕出于憐愛,帶他回家和諸子一同學(xué)習(xí)。846年,武宗駕崩,皇叔唐宣宗繼位,李德裕失勢被貶。劉鄴失去靠山,在長江、錢塘江地區(qū)游蕩,作文養(yǎng)活自己。他的寫作才能在當(dāng)?shù)芈劽恕?
-
生卒年不詳。馮翊(今陜西大荔)人,后徙家梓潼(今屬四川)。山南西道節(jié)度使嚴震幼子。德宗貞元中舉進士不第。憲宗元和元年(806)為山南西道節(jié)度使嚴礪告捷官(楊于陵《賀收劍門表》),其后仕歷不詳。權(quán)德輿稱其“以修詞為州黨所薦”(《嚴震墓志并序》)。事跡略見《元和姓纂》卷五、《唐詩紀事》卷三二?!度圃姟反嬖?首。
-
(?—906)唐吳人,字貢華。僖宗乾符四年進士。時劉覃父鄴為淮南節(jié)度使,賨諂事之,求任職淮南幕。昭宗天祐中,為西京留守判官、左諫議大夫。哀帝天祐三年,貶崖州司戶,尋賜死。頗有文學(xué),尤善楷書。有集。
-
趙虛舟,女詩人。生平不詳?!度圃姟反嬖?首,出《吟窗雜錄》卷三一。
-
王儲,籍貫、字號、生卒年均不詳。唐代宗大歷十四年(779)己未科狀元及第。該科進士及第二十人??脊伲憾Y部侍郎潘炎。試題:《寅賓出日賦》和《花發(fā)上林苑詩》。王儲曾官詹事之職,與詩人盧仝過從甚密。有唱酬之作。(見《送王儲參事西游獻馬書》一詩)。
-
陳潤,唐朝人,大歷間人,終坊州鄜城縣令。
-
生平不詳。《全唐詩》收省試詩1首,見錄于《文苑英華》卷一八五。